xinde

石东沟朝圣之旅


2003-10-20 10:19:39 作者:行者 来源:信德报(第194期)

    石沟东村位于太原市北阳曲县东黄水镇的一个离镇四公里的小山村。东临系舟山麓(夏禹治水曾系舟于此山),西据石沟干河东岸之上,故名石沟东。与平川没有交通道路,只有三翻六转的羊肠小道,驴车行走,都感困难。村口立一石碑,说这里是全县典型的缺水村庄。说到这里,你也许说:“一听这个地名,和这个地形,就够悚人得了,还有什么朝圣之旅呢?”你可能还要引用圣经:“纳匝肋还可能有什么好事吗?”(若1:16)那我也告诉你:


到石东沟朝圣的教友

    “ 你们来看看吧!”
    贵州省以前有“地无三里平”之称,石沟东山村却是“地无百米平”。就在这样一个又小又陡的小山村,却高高耸立着一座四大间的圣女小德肋撒圣堂!座东朝西,向着法国里修。全村35户人家,132口人,全是天主教友。他们虔诚地保持了自己的信仰,贫困而坚强地维护了自己的圣堂,热情地敬礼着盛撒玫瑰花雨的圣女小德肋撒。1966年十年动乱期间,他们堂顶的十字架被扑倒,他们把伤心的眼泪流在肚子里。1988年他们重新修起钟楼,恢复了以前的原貌,医治好了动乱时期所受的创伤,圣堂显得更加壮丽,人心感到更加舒畅。这圣堂是那一年建成的呢?一位老人自豪地说:“我今年77岁(虚岁),我4岁时开始盖堂(约为1922年)”。这样的位置,这样的交通,这石条、砖瓦材料,怎么运输上来,加以修建,恐怕需要三五年,那就正值圣女小德肋撒立圣品不久,普世颂扬的年代,奉献给她这座圣堂,也就是与时俱进了。

喜泪簌簌亲圣髑

    我们太原总堂的祈祷小组,得知这深山僻壤有一座圣女小德兰圣堂,非典时期就有八九个人探访过,觉得很动心,因此很想让圣女小德肋撒的肉体圣髑去答谢他们七十多年敬礼她的热情。于是在8月31日了为了纪念圣女得知她为祈祷的罪犯彭齐尼悔改亲了苦像的日子,组织了30多位兄弟姐妹,唱着“婴孩耶稣德肋撒,天主台前小白花”整队随行。
    行到堂门口,随行司铎山西总修院院长武俊维神父迎接圣髑到祭台上,该村的教友闻风而动,随至圣堂,在热切的渴望中参与了弥撒圣祭,紧接着介绍亲圣髑的礼仪和亲圣女小德肋撒圣髑的意义,尤其是第三个一千年,这传教的一千年,普世传教区主保圣女小德肋撒圣髑来我华夏的意义。渴望已久的教友一拥而上,排队亲吻。正如圣保禄在格前后书末所嘱咐的“以圣吻彼此问候”来欢迎圣女小德肋撒的光临,祈降她的玫瑰花雨,给我们神形双缺水的兄弟姐妹们。  

古风犹在农人家

    出堂后已是12点多,我们分发了上次来时他们渴望要的圣女小德肋撒的彩像,并将一些圣牌,念珠和旧衣服交由会长散发。我们准备就地野餐了,我们带来了饼子、咸菜和一位姊妹赠送了几十袋豆浆。但热情好客的村民们,家家要领三两位到家里吃热饭,我们推辞不过,就随之分散而去。
    两点半集合,拉拉扯扯从各个土梁后面走出来,带着一包一包的小红果、大红果、小毛桃、老玉米……而且个个挺着肚子,说吃得蹭着了,好香的荞面拨鱼、小米干饭、南瓜、豆角,还有荞面蒸饺……“上车了”,司机在喊了,说不完的惜别话,立刻停了一下,脸已变了,依依不舍,流出了惜别的眼泪。

迎接客人的到来

教友们正亲圣女的圣髑

天天要念经

    笔者被拉去的是一个三口之家,老两口和一个16岁的女儿,女儿叫赵果香,已经接到了山纺技校的通知书,10月10号就要进城学习去了,他的哥哥们都出外打工去了。我们爬上高坡进院的时候,离大门不远拴的一头骡子“儿儿儿”大叫起来,主人说:“你看我的骡子也在欢迎你们!”可我想,它可能有生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客人而感到惊奇吧!而在院子里跑着两群小鸡,一群拳头大,一群还很小。进入窑洞,顿觉凉爽,主家三口就忙起来,女儿在和面,告知先生去院里的小菜园摘回西红柿、茄子,主妇抱回来玉米杆生起火,一会儿三菜一面端将上来。
    吃饭的时候,饭菜摆在一台缝纫机盖上,我抬头一看,上面墙上贴一张瞻礼单,两边贴一副对联,一面“常看瞻礼单”,一面“不忘守主日”,横批“天天要念经”。窑底墙上挂着全能像、圣母垂光像、圣女小德肋撒像,柜台上放着经本。我非常感动,我们城里的教友,都能这样度教友的生活吗?
    临走的时候,非要给我带小米、南瓜和新培育出来的小盆玫瑰,不好拒绝,我接受了一颗小南瓜和玫瑰花盆。小果香说:“我进城后一定到你家去,参加你们每周一次的祈祷小组聚会”。
      我坐在车上,激动地在深思:脑子里放开电影,浮想联翩。在这样的荒山沟上,七八十年前,那些传教士,一不通语言;二不习惯生活;三没有交通工具;是骑驴?是步行?他们怎样千辛万苦把基督的福音传到这里来,而且与时俱进,尊敬圣女小德肋撒,我们羡慕他们那“传播福音者的脚步是多么美丽啊!”(罗10:15)现在一切条件都已改善,可我们是怎么福传的呢?

本文标题:石东沟朝圣之旅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