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的身份是在俗,即身在俗世的环境,但绝不屈从世俗。教友生活是在世俗上见证基督信仰的生活。简单地说来,即积极参与信仰团体的公开活动,身体力行地去见证信仰,履行教友职务(LayMinistries)。
另一位方济各,也值得我们敬仰与仿效,他就是五伤方济各,他之所以让世俗精神严重的人望而生畏,就在于他严厉的克苦与深邃的谦卑,因他始终坚信,基督化的生活,应以克苦、克制自己为出发点。
从教会看,今天的教会深受世俗的影响和侵害,教会内的世俗之风已经成为一种强烈影响教会发展和进步的绊脚石。
在四川西昌曾出现的五大宗教一百余人参加全市唱红歌比赛文艺活动的事情,让很多人觉得这僭越了宗教与世俗之间应有的界限,难以接受。另一个就是商业化。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多亏了圣母的提醒和护佑,在我迷茫于世俗的追求时,一定是圣母把我从世俗肮脏的旋窝里拉了出来,登上了去天堂之路的彼岸。你说,怎叫我不由衷地喊声妈妈我感谢你?
方济教宗是一千多年来首位非欧洲籍的教宗,国内某地教友彭成贤认为这恰恰体现了教会的普世性和大公性,祈愿新教宗继承上两任教宗的精神,继续关心中国教友和为我们祈祷,能坚持福音训诲、教会传统和原则,不与世俗和恶势力妥协
当他见到多少献身人员,忘了自己的使命,背离他的教诲,沉湎世俗,醉心金钱、地位、名誉、舒适生活时,他能不忧伤吗?当共融的教会的躯体受到侵蚀,受到肢解时,他能不忧伤吗?
现代化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当人们刚刚从神话,宗教和英雄崇拜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以为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终极意义,于是将自己终极关怀寄托在自由、理性、进步、富强这些世俗价值上。
非常明显,世俗所推崇的价值观往往是以眼前的、现世的、局部的、片面的、物质的甚或是小圈子的利益为衡量基础,且会错误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进而导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己
开始,宗徒们看见水面行走如飞的耶稣,误以为是世俗传言的鬼怪而惊叫!当确定是耶稣时,伯多禄信心大增,说:“主!如果是你,请下令,我从水面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