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价值观
2018-05-25 13:56:49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8年5月7日,17期(总第767期)
人们常说的“三观”——世界观(亦称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人对世界、对人生、对生存价值的看法或观点。但由于人们的身份、地位、处境以及思维、推理和观察问题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因此也就导致了“三观”的差异。俗语也说:“百树百根,百人百心”;“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说:“不同的心态,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神态和姿态”,故此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在“三观”上的分歧了。而其生活方式、奋斗目标、处世观点也正是因着他们各自的真实感受、具体经验所产生的,别人无法替代。然而人们的心理状态或说精神状态也有高下优劣之分,所以当事者不仅要有辨析之敏,也该顾及他人的训导和更多人的公益。
非常明显,世俗所推崇的“价值观”往往是以眼前的、现世的、局部的、片面的、物质的甚或是“小圈子”的利益为衡量基础,且会错误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进而导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狭隘观念和“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莫为”的极端自私行为,甚或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但福音圣训告诉我们的却恰恰与此相反,让我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玛6:33)“该在天上为自己积贮财宝。”(玛6:20)“要用不义的钱财交结朋友,为在你们匮乏的时候,好叫他们收留你们到永远的帐幕里。”(路16:9)“我还有别的羊,还不属于这一栈,我也该把他们引来。”(若10:16)“凡人所有的,没有人说是自己的,都归公用。”然后“照每人所需要的分配。”(宗4:32;35)。教会初期的信友之所以能够真正度“共产主义”的生活,也正是他们不折不扣地遵循了主耶稣的教导,相亲相爱如兄弟,关心他人,愿意同所有的人一起过“同甘共苦”的日子而不分你我,正因为大家的“同舟共济”“互通有无”,所以“在他们中间没有一个贫乏的人(宗4:34),他们非常明确地知道”我们的家乡原是在天上。”(斐3:20)今世只是迈向天国的旅途,而短暂的人生不过是各自表演美丑善恶的“戏剧情节”,最终都得离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也就没必要你争我夺,把今世看得太重,即使集聚了数不清的财富和令人羡慕的权势、地位、名利,到头来与自己的人格道德品行和灵魂得救并没有必然的连带关系。因此也无需对现世所拥有的“舞台道具”恋恋不舍,与别人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寸土必争”。
现今,社会上的贫富悬殊相差很大,原因就在于价值观的差异,以现世为最终目的观点势必会因着眼前的名利福乐而发愤图强、孜孜以求,尽量让自己的肉体感到舒服快乐,不管他人的“水深火热”。而基督徒的价值观却以永恒天国为最终目的,让人“轻财重义”并积极关注他人的饥寒冷暖,常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钱物也看作是天父让我们暂时保管和善用的“工具”,尽力争取具有耶稣所教导的“超然物外”的神贫精神,既不贪婪也不吝啬,借着自己所掌控的物品、慰苦济贫扶弱助残,广施神形哀矜,食饥者、饮渴者、衣裸者、留旅者、顾病者、探囚者、葬死者、援救所有精神与肉体受到伤害的不幸者。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心态,更应该以身作则的付诸实行,甚至达到耶稣所教导的“为朋友舍命”的崇高境界。
毋庸置疑,如果因着自己和自己小圈子的富足强盛,物质充裕,力量雄厚而导致他人的贫弱匮乏、啼饥号寒,那就显然不符合耶稣基督的博爱精神,因为他的救赎无远弗届,广被万世万代万国万民,这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俗主义价值观截然相反格格不入,所以也难以让“世俗之子”欣然接受。正因为我们常常按着福音圣训生活,始终将今生今世视作转瞬即逝的短暂旅途,因此才能够具有“轻财如粪土”的慷慨豪爽,“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真挚情怀,坚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超性原则,除了“独善己身”之外还要“兼善天下”,真正活出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十字架精神,使所有的骨肉同胞都能沐浴仁慈天父的仁爱福宠,平安喜乐。
作为天父的儿女、基督的弟兄,我们必须明确,现世的一切皆是为天主的光荣和人灵的大益服务的,我们绝不可舍本逐末轻重倒置,永远牢记主耶稣“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玛16:26)这句圣训,以此观点衡量自己的思言行为,矫正自己前进的脚步,度名副其实的福音生活,这就是我们基督徒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