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在张家口双树学校任教,王有生在七年级读书。我加入教会以后,和他没有太多接触,只知道他在堂区的鼓乐队里敲大鼓。
后来去杭州老家为祖母建坟,坐车穿过杭州城区某个地方时,杨老师指着街角一家饭店笑着告诉我们,在浙大读书时,每个周日从教堂出来他都会和一群教友同学到这家饭店聚餐。
把我们送到各自读书的学校后,他随即返回国内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叮嘱我们要努力学习、同教区保持联系。
我常常回想起我在上海佘山修道读书时过圣母月的壮观场景。大江南北,成千上万的教友,五月前往佘山朝圣的感人场面。满山的赞颂圣母的歌声,满山的诵念玫瑰经的声音。五月份提醒我们,用玫瑰经祈祷与福传!
“信耶稣,也没有使你富有、没有使你的孩子读书聪明、没有使你成功”等等。坚持信仰,忽视一切外在的言语。在信靠天主中我们就会发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透过读经、祈祷与加入信仰团体,改变自己,在不断成长,内圣外传中让另一伴认同,再借由团体的力量邀请参加活动、讲座、来家中作家庭祈祷或读经、特殊节庆邀请参加主日弥撒……,制造团体与另一伴的接触与互动的机会
恰恰因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共同使命,基督门徒们才能慷慨献身实现促进人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活动,正如亲爱的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救主的使命》通谕中所见证的:爱德是一切福传活动的灵魂。
恰恰因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共同使命,基督门徒们才能慷慨献身实现促进人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活动,正如亲爱的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救主的使命》通谕中所见证的:“爱德是一切福传活动的灵魂。
2、早期的宗教活动天主的福音进入西柳林为时虽早,但前期发展非常缓慢,经过200多年艰辛而漫长的历程直到19世纪末,教友人数仅达200余名。那时,宗教活动无固定场所。
客观审视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过去,在华传教士的活动历来是争议和对立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