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畔的福传人
2018-02-23 10:25:15 作者:焦玉海 来源:《信德报》2018年2月12日,7期(总第757期)
王有生和我是同乡,从小就认识,但不熟悉。1976年我在张家口双树学校任教,王有生在七年级读书。我加入教会以后,和他没有太多接触,只知道他在堂区的鼓乐队里敲大鼓。去年暑假我回堂区服务,一天中午,在传达室里谈起了微信福传,这才引起我对王有生的注意。他的圣名斐理伯,生于老教友家庭,今年56岁。从小父母爱他如掌上明珠,度过了幸福的童年。高中还没毕业,父亲病逝,王有生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迫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之后跟着神父,走上了漫漫福传路。他是张家口双树堂区老教友中为数不多的既有福传意识又有福传能力的骨干教友。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老教友不是不能福传,而是观念陈腐,态度消极,不爱学习,怕担责任,缺乏使命感。
热衷于福传的王有生
一、王有生和《袖珍教友日课》
1979年初,王有生高中毕业。这时,高考制度已经恢复,王有生学习成绩优秀,本可以上大学继续深造。然而,两个原因使他放弃了高考机会。一是父亲病故后,母亲改嫁,无人供学费。二是信仰的春天已经来到,年轻的王有生成为了双树堂区二次开堂后的第一批辅祭员。而且此时他已有了修道的想法。但那个时候,全国还没有一所大修院,只能跟着神父学习。从此,王有生跟随李文森神父和侯本儒神父,开始了10年的辅祭生涯。李文森是当时宣化一带德高望重颇有资历的神长。
当时,李文森神父负责涿鹿县南山区和怀来县大小70多个堂口、堂点,下会补礼是常事。王有生跟着神父走遍了怀涿两县的山山水水,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教会。
如今的教友们仍在使用着一本墨绿皮的《袖珍教友日课》。我领洗时神父也送给我一本,最初的祈祷经文都是从这个经本上学的。我一直以为,这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教友日课,只是重印了一次而已。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可能很多教友也都是这样想的。《袖珍教友日课》的再次问世,李文森神父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王有生等人做了大量工作。教会刚开放时,教友们根本没有日课经本,后来才有了一本北京教区的《圣教日课》,经文也不全,特别是没有为教宗祈祷的经文。李神父决定重印1936年教区李代主教准印的《袖珍教友日课》。但这个经本找不到原版。李神父下定决心,一定要复原这个深受教友欢迎的传统日课。他硬是凭着超常记忆,将30多年前的日课经文全部口述出来,王有生就担任了记录工作,用时一年多之久,难度非常大。通过多次校对,日课出来后,发送到各个堂区、堂口、堂点。在这期间,王有生以他扎实的中文基础,特别是古汉语知识,协助神父完成了关乎十几万教友祈祷经书的重大使命,其影响深远,惠及后代子孙。然而,直到现在,多数教友们并不知道第一代神长教友的辛勤付出。
王有生在日夜陪伴神父传教的紧张工作中,自己的信仰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天主没有让他度奉献生活,而是给了他另外的使命——在平信徒的位置上为信仰作证。
当年的圣教日课
二、打工“打”出了一个祈祷所
2009年农历正月初六,本堂神父弥撒中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北京教区一个教友开办的敬老院要招收几名工人,人数有限,明天就报到。前一天,王有生夫妇并没有打算去北京工作,所以没有报名,直到当天晚上才决定要去。第二天早晨,他们带着简单行李来到教堂,哪知人数前一天就够了。正当神父准备开车要走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教友因家中有事不能去了,这样,王有生夫妇补了个缺,上了车。这个偶然的变故,却有着天主奇妙的安排。
王有生夫妇所去的地方是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马泉营村仁爱敬老院。这里历史上曾是修会的所在地,后来被别人占用。进入21世纪,北京地区重新规划,拆的拆,迁的迁,这里的房屋一直无人占用。于是当地的一位教友买下了这处大院,办起了敬老院。
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并不理想,房屋多年失修,生活设施不规范不卫生,并且安全隐患很多。仅厕所一处,就让老人们心惊胆战。里边安装的电灯,由于多处漏电,老人们有几次险些触电,所以,晚上老人们上厕所绝对不敢进到里边,只能站在厕所门口,造成厕所污秽不堪。王有生是个细心人,出来的时候就带了一些电器修理工具。于是,他仔细地一处处检查,将线路重新固定,换了新线,使老人们任何时候上厕所都不再担心触电。几位老人非常感激地说:“王师傅,是你救了我们几条老命。”王有生却说:“不!是天主让你们安全幸福,我是天主派来的。”
王有生非常勤奋,一有时间,他就到各处检查,从老人宿舍、水房、餐厅,到伙房、老年活动室等。每到一处,他都要亲自布置,重新安排,既卫生整洁,又美观大方,让人耳目一新。在他的热情服务下,敬老院从里到外大大改观,和原来判若两个世界。王有生的行动不仅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也受到了院长的嘉奖。
老人们都愿意和他谈心、交流,王有生便向他们讲解天主教的道理,并说自己的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是耶稣命令他这样做。每位基督徒都应本着良心努力为天主做好事。正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二十几位老人陆续领洗进教。
敬老院住房多,能容纳一百多位老人。王有生心想,如今已有20多位教友,何不成立一个祈祷所,让神父定期给老人做台弥撒,送送圣体。于是,王有生第一次走进北京教区李山主教的办公室,将马泉营敬老院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向主教作了汇报。主教对王有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决定派几位神父前去调查。不久,李主教批准在朝阳区崔各庄乡马泉营村,以敬老院为中心,建立一处祈祷所,由神父定期送弥撒,满足了老人们领受圣事的愿望。
天主正是通过人的努力,来实现他的旨意。祈祷所建立后不久,敬老院的老人由原来的二十几位猛增到100多位。这里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堂口,更加受到教区的重视。这段短暂的打工生涯,王有生活出了基督徒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把天主的大爱和福音的精神传给了需要的人们,且硕果累累。
八个月后,当王有生夫妇因故不得不离开敬老院时,老人们哭着不让他走。离开后,王有生也很惦念这些老人。第二年,王有生又专程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老人们见到他,就像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喜出望外,热泪盈眶。当不少教友在外打工只顾挣钱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时,王有生却以他朴实真诚的服务,彰显了天主的慈悲大爱,为信仰作出了有力见证。
三、微信福传 再立新功
王有生是天主手中一个得力的工具。如今已经50多岁的他,儿成女就,大事完成,本该颐养天年了。王有生却不这样想。老一辈教友身上的爱主爱人的精神,已经在他的心中扎根,他知道自己肩上的福传使命任重而道远。王有生天生有些口吃,口头福传不是他的强项,而网络福传就避免了这个缺陷。同时,当今时代,网络媒体发达,信息覆盖全球,利用微信传教最具优势。50多岁的他,操作微信居然非常娴熟,王有生堪称张家口双树堂区网络福传的开拓者,就是在整个教区,能运用微信福传的成年教友,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凯歌网是基督新教的一个圣歌网站。王有生利用这个平台,与网友们互相交流,通过歌声,将基督新教那些富有灵性生命的歌曲介绍给教友,从而激发了大家的信仰热情和福传精神。
前年冬天王有生刚上网的时候,参与的天主教徒还寥寥无几,如今,几千名天主教友参与到网络福传中来,大家读圣经,唱赞美诗,分享信仰感悟。王有生还把天主教的经典歌曲介绍给基督新教的弟兄姐妹们,形成了天基两教共谋福传的喜人景象。如今,王有生建立了三个微信群,他能在第一时间将教会和社会的重大新闻传达给教友。王有生知道很多教友对圣经并不太熟悉,因此,他将天主教会的每日圣言、主日读经发到网上,丰富教友们的灵性生命,提高他们的信仰素质。
王有生还利用微信帮助教友家庭释疑解难,使一些夫妻感情出现危机的家庭重归于好。去年,唐山教区的一个女教友,因丈夫红杏出墙,气愤至极,打算离婚。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王有生。王有生通过微信向她讲解信仰的道理、婚姻的意义、价值和目的,并要她从自身做起,多关心丈夫,用爱心温暖丈夫的心,进而唤醒他的信仰。经过王有生的一番劝导,这位女教友终于回心转意。如今,夫妻俩过得很好。像这样的问题家庭,王有生至少帮助了四五家。
王有生为主做工从不懈怠,福传他人的职责和使命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生命中。一些老堂区的老教友们,假如都能像王有生这样自觉担负起福传使命,中国天主教会的全面复兴就不远了。
愿天主与王有生同行,赐予他更多的智慧,广传福音,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