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礼仪也含有可变的成分,教会有权,甚至有时也有义务加以改变,以适应最近接受福音的各民族文化。”[若望保禄二世,《第25年宗座书函》(1988.12.04)16,参考《礼仪宪章)21。]
他们「由天主承受恩宠,使他们在各民族中作耶稣基督的使者,为福音而服务,好使外邦人,经过圣神的祝圣,成为可悦纳的祭品。」
总的来说,教宗为了照顾和关爱普世的羊群所做的这些努力,皆旨在使教会与其他各宗教之间,教会与各国家之间,教会与各民族之间,教会神学与科学之间,彼此能消除文明的冲突,增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对话,致使整个人类社会能和谐发展
“信德论坛”将陆续连载“梵二”有关内容以飨读者,并欢迎大家读后分享第二章:论天主的子民新约及新民9 在各时代各民族中,所有敬畏天主履行正义的人,都为天主所悦纳(参阅宗:十,35)。
289.因此,教会不断借助于高贵的艺术,并采纳各民族及地区的艺术风格[109]。
[3]同时,还宣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面目,体现了回族对祖国的忠诚和各民族在抗日救亡立场上的团结,并增进了同亚洲穆斯林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因着婴孩耶稣的力量,即使在最艰困的局势中,教会决不害怕恐惧教宗本笃十六世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当天中午,按照往年惯例,在圣伯多禄大殿正面中央阳台上,向罗马及全世界发表圣诞节文告,并以六十五种语言向全球各民族祝贺耶稣圣诞快乐
「我要从各民族中将他们领出,从各国将他们聚集起来,领他们回到自己的地方;」解释:这表明天主不仅恢复以色列,也具有普世性。预示新约中普世教会的聚集。
第9节:「我看见有一大群人,没有人能够数清,他们来自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言语。他们都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持棕榈枝。」解读:这群人是全人类中得救的人,不限民族、语言或出身。
……将来也在这里:各民族急迫地要求更多的正义,他们期望和平,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渴望更高尚的生活,这正是基督的教会可以,并愿意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