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秋灯丛话》记载:清代初年的大儒朱竹坨,平生爱吃鸭肉,一天他夜梦出游,漫步郊外,路过一个大水池时,看见池中畜养着几千只鸭子。池塘边还有个看守鸭群的小童。
阳台上,用不锈钢制穹开亭,圣台上日夜显供耶稣至圣圣体,瓷该天使左右侍卫,名花簇拥,亭上装霓虹灯,有面饼形的圣体灯高高地立在亭上十里外都能见到。亭外环形列盆景,有天神鼓乐散花,每周聚集教友到此恭陪圣体。
到达彭州时,所有的汽车都已经打着灯行驶了,隔马桑坝教堂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了,心里有了一种到了家的感觉,可以看一看教堂究竟怎么样了。突然又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刘从华神父打来的,他在什邡任本堂神父。
作者资讯:李利安:1961年生,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lianlee123@yahoo.com[1]《佛海灯》第2卷第3期,1937年1月12日。
[16]为了促进此种临在,要重新考虑的不仅是一种崭新的堂区经验,而且也要考虑堂区司铎们的职务和使命,让他们与平信徒携手合作,履行那作为「世界的盐与光」(参阅:玛五13~14)以及「灯台上的灯」(参阅:谷四
而后者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科学,相信眼见为实,相信进化论,相信生死是必然的,人死如灯灭,今朝有酒今朝醉,有权不使,过期无效,不贪白不贪,贪了也白贪,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我记得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想碰到灯,因为吊灯上装饰着多种颜色的水晶饰物,令我们馋涎欲滴。最终我们搬来梯子爬上去,偷下这些小玻璃珍宝当礼物送给朋友。
这个显示给他的上下移动的眼状刀孔,一下拨亮了他的心灯。关键时刻,梦幻不是泡影,而是启人心智的钥匙。这里的关键是精诚。不精不诚尚且不能感人,就更不能感动神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若精彩,神有安排。
“信德”是放在灯台上的光,用真理照亮黑暗迷蒙中的人们,给饥渴慕义者送来了精神食粮。回应看到神长教友给予“信德”这么多的鼓励和鞭策,我们非常感动!
一次我与母亲已经吹灭煤油罩子灯,躺进了棉被里。在漏进来的月光的照射下,我无意间扭头向床外看了一眼,不料看见一个凤冠霞帔珠光宝气装扮的花旦角色,站在床边,她微微低着头,身上一闪一闪地发着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