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圣经问答(申十三-十四章)
2025-09-29

在天主教神学中,我们也强调:对罪的妥协是对天主的不忠。灵修生活中应“全然献上”,避免与罪共处。问8:第19节提到“行上主眼中视为正直的事”,这是什么意思?

圣经问答(申二一-二二章)
2025-10-11

有什么神学意义?答:这是一种赎流无辜血的礼仪,象征地为全体以色列人洗清这宗“未破案的凶杀案”所带来的罪债。它表明天主非常重视无辜的生命,且要求整个团体为此负起责任(即便未知凶手)。

从“全能”记者到修女教授
2012-08-02

导读:从事记者工作七年且颇有成就的美国姑娘鲍芭德,因一次与同事电话交流的经历,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毅然决然放弃令人羡慕的生活,走上圣召之路。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8年世界传教节文告
2013-02-26

耶稣基督的众仆和宗徒,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值此世界传教节之际,我愿意邀请你们反思在我们这个时代继续宣讲福音的紧迫性。  

中国社会的世俗化之路、对于天主教会的冲击以及救赎
2015-11-18

,培育上的不足诸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知识与实践上的矛盾’[刘淑珍:《有关当代中国修女培育的几点反思》,见:《鼎》总第159期(2010),10-19

特稿:面对人生风雨,欣然接受挑战 ——神长教友谈美国疫情(之六)
2020-07-06

此外,教会也在网上开展各种心理和灵修咨询服务,发布有关信仰和灵修的课题讲座,主持祈祷和信仰分享,婚姻和家庭辅导,帮助教友们在疫情期间保持坚定的信念、积极的精神,以及从信仰角度反思疫情带给我们的意义和启迪

《众位弟兄》:教宗方济各的社会通谕
2020-10-05

第七章的标题是“一种新相遇的行程”,对促进和平及其价值进行反思。教宗在此强调,和平是“主动的”,它著眼于组建一个基于为他人服务和力求达到修和及相互发展的社会。

当代教友使命
2004-11-04

历史向我们显示,活泼的信德和敌对的宗教迫害是基督徒在第一个千年的明显标志;第二千年来临时,强烈地神学争论和逐步形成的分裂成了其标记:1054年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稍后大约500年之后,

善表流芳千秋垂范
2010-12-31

在近二十年的学生生涯中,善用天资,加以刻苦勤奋,除了必修的圣经、信理、教会法典与伦理神学予以精通外,还流利精熟地掌握了拉丁、意、英、法、德、希腊语言文字,加上母语汉语,他已成为一名贯通七国语文,精通中、

特稿:透过基督信仰整合“高考后的心境”
2015-06-24

今天,我们愿意和诸位共同探讨和分享以下内容:一.由牵动整个社会的高考,所引起的反思;二.由至关紧要的高考,所带来的高考后遗症;三.如何避免和化解高考后遗症;四.聆听和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五.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激励自我奋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