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问答(申十三-十四章)
2025-09-29 09:32:55 作者:刘铎
《申命纪》第十三章 问答
主题:戒避敬拜邪神,忠于唯一的真天主
问1:本章的首句“不可加添,也不可删除”有何重要意义?
答:这是对天主启示话语的保护与敬畏。天主所颁布的法律是完全的,不容人随意修改。
这句话提醒我们:信仰不能按自己的喜好添加或删减,要以完全服从的心领受天主的启示。
天主教教义也强调,启示的真理由圣传与圣经构成,由圣教会诠释,不容个人随意解释(参《天主教教理》第85-87条)。
问2:如果有先知显神迹、说奇事,却引导人敬拜别的神,怎么办?
答:即使这些奇事应验,也不能证明他是来自天主的使者。若他引导人去事奉“你素不相识的神”,这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天主容许这些情况发生,是在试验我们是否全心全灵爱祂(13:4)。
正如《格林多后书》11:14所言:“撒殚自己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因此,判断先知真伪,不是凭神迹,而是凭其是否忠于天主的诫命与启示。
问3:这类假先知的结局是什么?
答:他应当处死,因他出言背叛了带领以色列人出离为奴之地的上主(13:6)。
这种背叛不仅是对天主的不忠,更是对整个信仰共同体的威胁,会引起信仰的腐蚀。
在天主教会历史中,对异端与邪教的教义误导也被严肃对待,因为它损害灵魂的救恩。
问4:如果引诱你拜别神的,是你亲近的人,怎么办?
答:无论是兄弟、儿女、配偶,甚至挚爱如己命的朋友,若暗中引诱你拜别神,你都不可怜惜、袒护、听从他。你应亲手将他交付正义,甚至执行死刑(13:10)。
这虽听来严厉,但其重点在于绝不容许亲情凌驾于对天主的忠诚之上。
耶稣在《玛窦福音》10:37中也说:“谁爱父母过于我,不配作我的门徒。”
问5:这样严厉的律法是否过于残酷?
答:从新约的角度看,这些律法是旧约时期以色列人对信仰纯洁性的保卫措施。以色列人尚处于建立信仰民族的阶段,任何偶像崇拜都是对民族、信仰与救恩史的严重破坏。
天主的惩罚虽严厉,但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子民远离罪恶,引导他们得救。
在新约中,教会采取牧灵劝诫与教义澄清方式对待误导行为,尊重人的良心自由,但仍坚定维护信仰真理。
问6:如果一座城中人集体拜别神,应如何处理?
答:如果证实属实,该城应全然毁灭,不留余物(13:16),包括人、牲畜、财物,全献给上主焚烧,使那城成为永不重建的废墟。这叫作全然毁灭(希伯来文:ḥērem)。
这是极度的净化仪式,防止偶像崇拜像毒素一样扩散。
在今日的理解中,这提醒我们:若某处或某思想充满抵抗天主的罪恶与异端,我们应彻底远离,不留妥协的余地。
问7:为何这些毁灭行为是“献给上主”的?
答:因为这是一种敬虔的行动,表示我们将一切与偶像有关之物都交给天主审判,不保留、不占为己有。这种“火祭”象征着对天主主权的承认。
在天主教神学中,我们也强调:对罪的妥协是对天主的不忠。灵修生活中应“全然献上”,避免与罪共处。
问8:第19节提到“行上主眼中视为正直的事”,这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总结性经文表明,天主所要求的不是表面的宗教形式,而是内心的忠诚、正义与服从。
正如《米该亚书》6:8所说:“上主已指示你何为善,即行正义、好仁爱、谦逊地与天主来往。”
我们要依天主的眼光来看事物,追求祂所喜悦的行为,而非跟随人意或文化潮流。
结语
《申命纪》第十三章是对信仰绝对忠贞的呼召:
不容假先知、亲人甚至一整座城市,引你离弃真神;
不论任何理由,拜偶像都是与救恩为敌;
今日教会虽不施行肉身惩罚,但仍以教义、圣事、团体共融的方式守护信仰纯洁;
你我受洗归属基督,应以圣神的引导拒绝一切偶像与罪恶,忠信走天主的道路。
《申命纪》第十四章 问答
主题:圣洁的召叫、饮食的规条、什一的奉献
一、关于丧仪与身份问1:为何以色列人不可为死者割伤自己或剃头顶?
答:这是外邦人哀悼死者的异教风俗,常与拜邪神的仪式有关。天主禁止以色列人效仿,是因为:
他们是属于上主的圣洁子民(14:1-2);
天主是生命之主,死亡虽哀痛,但不可以迷信或异教方式来处理;
今日教会同样强调:基督徒应以希望与信德面对死亡,因主耶稣战胜了死亡(参得后4:13-14)。
二、关于食物的洁净与不洁问2:为何某些动物被列为“可憎恶”或“不洁”?
答:这些饮食规定不只是健康问题,更是圣洁的生活象征。
以色列人藉此与异教民族区分出来,彰显自己是被天主拣选的、圣洁的民族(14:2)。
在新约中,耶稣在《马尔谷福音》7:19已经宣布一切食物是洁净的;《宗徒大事录》第10章伯多禄看见异象,也表明福音超越了旧约的饮食界限。
结论:对我们今日基督徒而言,这些饮食法律的精神仍在:
提醒我们节制、敬畏天主、谨守圣洁生活;
信仰生活中要有分别、不随波逐流。
问3:可以吃的走兽与不可吃的走兽有哪些区别?
答:简单归纳如下:
可以吃的:有偶蹄分趾且反刍(如牛、羊、鹿等);
不可吃的:虽反刍但蹄不分(如骆驼、兔子),或虽有偶蹄但不反刍(如猪)。
属灵启示:反刍象征默想、分辨;偶蹄象征坚定行在正路。
圣人常以此类比:我们要“反刍”天主的话语,并坚定地行走在天主的道路上。
问4:哪些水族和飞禽是洁净的?
答:
水族洁净的:有鳍有鳞的鱼;
飞禽洁净的:圣经未详列,但举例说明哪些是不洁的(如鹰、蝙蝠、乌鸦类等)。
这些规定主要是防止模仿异教的祭祀行为,也有卫生层面的考量。今日教会虽不拘泥于这些规定,但仍鼓励信友节制饮食、禁食克己,作为属灵操练。
问5:为何不可吃“自死的动物”?
答:因为这类动物没有经过宰杀仪式、未流血,象征不洁与死亡。
血代表生命,旧约中天主要求献祭时要“将血倒在地上”,表示生命归于天主。
新约中,耶稣以自己的血成全了旧约的祭献,信友不可与死亡或不洁之物妥协,应常以净心接近圣体圣事。
问6:“不可煮羊羔在其母奶中”是什么意思?
答:这可能是异教习俗的一种禁忌性象征或仪式,用于求丰收或祝福。天主禁止以色列人模仿,是要他们在生活细节中也分辨圣俗。
今日我们同样需要警觉:不可在日常生活中掺杂迷信、占卜、异教习俗等行为。
三、关于什一奉献问7:什一奉献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奉献十分之一是对天主的感恩和敬畏(14:22-23),目的有三:
教育人民敬畏天主;
维系圣殿敬礼(肋未人);
照顾弱势群体(外邦人、孤儿、寡妇)。
今日教会鼓励信友慷慨奉献,支持堂区、传教、慈善及教会建设,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信德与感恩的表达。
问8:如果奉献之物太重,不便携带怎么办?
答:可变卖为银钱,带到圣所后再购买食物,在上主面前享用,作为庆祝与团圆的时刻(14:24-26)。
这提醒我们,天主不是只要“给”,也愿我们因祂的恩赐而欢喜庆祝,体现宗教节日的团体与感恩氛围。
问9:每三年一次的“地方储藏”十分之一有什么特殊意义?
答:这是为照顾在地的肋未人、外方人、孤儿寡妇等弱势群体。天主是怜悯的主,他要祂的百姓不只是敬祂,也要爱人、行义。
今天我们奉献所得的一部分也应分给有需要的人,如教会的社会服务、福传、难民救助等。
结语
本章向我们展示了天主如何在生活中具体地教导祂的百姓成为圣洁的民族:
不模仿异教的丧俗;
在食物中有分辨,过圣洁有节的生活;
忠诚地奉献,关顾弱小,敬畏天主。
在新约中,耶稣没有废除这些精神,而是以更高的爱的标准成全了法律。我们今日的基督徒,不再靠饮食守洁净,而是靠心灵和真理敬拜天主、爱主爱人,活出圣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