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满是石头覆盖的土地,修士们迎着春秋寒暑,顶着日晒雨淋,冒着风吼雪飘,硬是用双手一块一块地清除碎石,翻整土地,最终使贫瘠的土地成为旱涝保收的田园。
天主是否可以造一块自己举不动的石头?天堂不过是人的幻想,有谁见过?等等!在这许许多多的自己也难以说清的问题中,偶尔自己也多多少少的有些疑惑。
正是这块石头奠定了圣堂的基石,和教友的决心。果然,不久便动工了,岛上缺乏石料,须驾船到对岸汀港村的大蚶山采石。由于当地人不让挖掘石料,教友们不畏艰辛,再登山远挑驾船运载回岛。
她壮硕,外向,在农场的劳作中度过少年时光,甚至为建设道路而开辟石头。在这种背景下,他产生了建立了一个为最卑微的社会阶层服务的女修会。因此,1848年他成立了耶稣基督贫穷婢女之家,救助村里的穷人。
教宗也祝福了一个即将开始建造的马龙派和希腊-Melkite新教堂的第一块石头。他说:“对基督领洗的纪念在这个地方更加明显,活跃。
所幸他会摄影且有一部相机,而四邻八乡无人能操作这项技术,于是几经波折被留在当地拉沙、挑煤、砸石头,干最脏最累的活,直到镇上成立国营照相馆他的日子才稍稍安定下来。
大殿内右侧的小圣堂里,保存著一根芝麻黑白花岗岩石头的小石柱,保护它的圣物盒做成了镀金的殿宇形状。据信,当初耶稣受鞭刑时,正是被绑在这根石柱上。
有人说给予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像石头:如果要从石头中取得东西,必需拿锤子用力敲打才能辛苦取得一小块;第二种像海绵:必需用力压它才能有更多的水流出;第三种是蜂蜜:毋需任何施力,它就自然流出且是那么的甜蜜。
信德驱除恐惧,基督的复活如同挪去堵塞坟墓的石头一样消除悲伤。基督徒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复活的操练。
古人想不出一个没激情的人:那他将是一块石头。激情未必是罪恶残余,但它们必须被教育,它们必须被引导,它们必须被洗礼之水净化,或更好是被神圣之火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