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铜罐驿
2021-10-08 15:12:09 作者:徐杉 来源:信德网
一、相遇
半夜被一阵细碎的声响惊醒,因为炎热我把所有的门窗都开着,但不知为何心里竟没有半点害怕。起身穿过客厅走到回廊上,四周一片静谧,高大的紫薇树与仙人掌在夜色中影影绰绰。忽然想起曾有人说,在百年老屋里有时会遇上旧时主人来造访。于是我默默地说:感谢相遇……
第二天早上我在书房的一个抽屉里找到一本拉丁文旧书,内中夹了一封中文信,可惜仅有信封,收信人名刘充吕。信封字迹工整,邮戳时间是1981年11月29日。再翻,见到半张毛选残片和一张日历,估计是书的主人当书签使用留下的。
给朋友打电话询问,方知刘充吕早年曾在此学习,后辅助校长管理修院。而他在人生最苦艰时期,经历过各种磨难,最后凭洗印照片的手艺在小镇上度日……
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相遇,应该是千年难得的缘分。也因为相遇让我对这座百年老教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夜色中的铜罐驿天主堂
徐杉老师为铜罐驿天主堂亲自题字:古道西风、明诚书院
二、量天尺
神父楼下有一株独特的仙人掌。
世上仙人掌很多,但仙人掌科中的攀缘植物却很少。据说这种名为“量天尺”的仙人掌只要给它一个支点,便能顽强生存,立根破石,直达云天。
量天尺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当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来也许并不仅仅因其茎有舒筋活络、治疗骨折、腮腺炎的作用,其花朵有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激励自己奋斗的象征吧?
一百多年过了,多少坚固的建筑灰飞烟灭?多少曾经的英雄豪杰被人遗忘?然而一株并不起眼的量天尺却一直稳稳地立在这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人从哪里来?将到何处去?活着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都在追问,然而并没有完美的答案。为此,人们世世代代都在寻找灵魂寄托的地方。“量天尺”能够生存下来,大约也是一些人的灵魂寄托之处吧。
三、相见
晚上,丁杨神父打来电话告诉我刘充吕遗骨安放的位置,原来就在钟楼下方。竟然近在咫尺!他又说:您与百年前的传教士们在此相遇,您和他们都看过铜罐驿教堂的日出与星夜,触摸过那里的花草砖瓦,体验过世间的美好与生命的奥义……他们以特殊的方式欢迎您!
感恩相遇。
徐杉老师在刘充吕神父铜像前
今天清早我采了一束小花去墓地祭拜刘充吕神父。回想他的一生,坎坷曲折,大致分为三段:第一段青少年时期在修院,读书修道,学习法语和拉丁语,这大约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第二段遇世道变迁,他因修院有36亩田产,加之备修院院长等身份,吃尽苦头。所幸他会摄影且有一部相机,而四邻八乡无人能操作这项技术,于是几经波折被留在当地拉沙、挑煤、砸石头,干最脏最累的活,直到镇上成立国营照相馆他的日子才稍稍安定下来。生命中第三段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终身未婚,清贫一生……最后当他病重瘫痪时,七八年间除侄女之外还有四邻八乡的许多村民分别来照顾他。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站在他的墓前,我仿佛与他在另一个空间相见。今天是寒露,铜像上撒满晶莹的露珠,每一滴都如同人的眼泪,我想一定是他的善行让许多人祭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正是为救赎而来,所以历尽苦难而无怨无悔。
刘充吕不正是这样的人吗?
四、相续
当一条美丽的小河深深地吸引你时,总会生出溯流而上去看看发源地的念头。于是往前走,更多的风景穿越而来。位于铜罐驿陡石塔村的教堂便如同这样一条灵光闪耀的小河!
随意翻了翻当地的志书,发现民国时期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年轻人竟有如此之多!其中一些后来成为红色革命者。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在诸多因素中教堂不能不说是影响之一吧,也许对法兰西的最初认知便来自教会学校的歌声、壁画、钟声、课文等等。文明的种子悄然种下,成年后满怀激情与梦想奔向远方!
这是一种相续。
抗战爆发后为躲避日机轰炸,重庆教区明诚中学(五十年代更名为巴县中学)迁到此地,从此延续了四十年。我在这里遇到一对母女,母亲八十多岁了,她告诉我她的学生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当时的教堂被分隔为两层,女生宿舍在楼上,晚上她经常叽叽喳喳与室友聊很久……
女儿说故地重游是妈妈多年的心愿,自她去年重病后怕再没机会,所以赶紧陪妈妈走一趟。
这也是一种相续!
去年丁杨神父到这里主持教堂工作,任重道远。这也是一种相续。而这种相续更像一位辛勤的农夫,在当地各种善缘的相助下耕耘播种。也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完)
作者:徐杉(乐山市作协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