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天主慈悲的工具的喜乐 天主圣言教导我们:「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宗20:35)。这是为什么真福第五端宣认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我们知道天主先爱了我们。
我们身上的“麦子”——好种子可以是:天主圣言、信望爱三德、四枢德、圣神七恩、七件圣事、真福八端、及天主十诫等。可是,我们怎样呵护、培养和滋养这些种子?种子结果了吗?
1961年,通过中国主教团、耶稣会和圣言会的共同合作,辅仁大学于台湾复校。教学计划发展马相伯为震旦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在体现耶稣会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反映它对西方知识与中国文化和传统融合的重视。
而在这个旅程中,圣言、礼仪、圣事就成了我们在天主麾下一路践行的保障。
然而,基督徒的逾越节则是在那基督经过死亡、获得新生的至圣之夜,邀请分散在各地的信友们聚集一起,守夜祈祷,共同透过新约和旧约的天主圣言去回顾天主的救恩工程,庆祝祂死而复活的奥迹,并带着希望分享及参与祂战胜死亡的荣耀
长期以来,一些伊斯兰学者认为《古兰经》意义深奥,译成非阿拉伯文不能表达原意,也不能显示其修辞和宣读效果;也有学者认为,既然伊斯兰教的使命是针对全世界的,就应译成各族穆斯林都能理解的文字,以便让更多的人诵读
起初就有圣言,圣言就是天主(若1:1)。我是阿尔法,我是敖默加,我是原始和终末,我是那今在,昔在,以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上主天主(默1:8;22:13)。
于是,商请耶稣会、圣言会和中国圣职单位(意即国籍圣职人员组成的一个建设辅大的团队)三家合办。
这句圣言给他指明了方向,让他获得了力量,他说:“来到这里后,我感悟到,作为神父,不是我要为天主做什么,而是天主需要我为祂做什么。我只不过是天主的小小工具而已。”
我们都需要耶稣的圣言,都需要与祂相遇。在家里吃饭时,多少次我们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写手机短讯。每个人对这种相遇都无动于衷。在社会的核心,家庭中也没有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