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善表流芳千秋垂范
2010-12-31

一幅痛挽长联,恰当而准确地表达出上述人群的共同心声:五洲语文,交四海朋友,荣臻三德学品高;两袖清风眠主怀,一身正气传吾辈;树六合壮志,获七大神恩,名扬八荒声播远;九旬无私献教会,十万信友哭荫明。

隐秘的梦影神踪 之十六:梦与疾病(3)
2024-04-25

当时人们都叫他“隐”。他有时驾着柴车,穿着草鞋,随顺心意,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直到喝醉才回来。南齐朝时,豫章王萧嶷驾车去拜访他,请他出山济世,他直接从后门溜之乎也。如此躲官,避不见面的事非止一次。

圣经释义: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丙年)
2025-07-18

3.教会训导圣若望保禄二世在《新千年伊始通谕中强调:“教会和基督徒的首要任务是圣德,而圣德的泉源是与主的亲密相交。”(NovoMillennioIneunte,3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抗敌思想研究
2014-11-05

七七事变前夕,太虚就撰文指出,中国要想不被吞并或分割,则对于外来的强邻侵逼,尤非武力抵抗不为(注:太虚:《佛教和平国际的提议》,《人海灯》第4卷第5期,1937年5月1日。)。

特稿:让我们在宁静中——整合自我,与主会晤,共享幸福
2013-07-07

其实,任何事务都具有双重性,以中国传统养生术来说,几千年以来,「静」才是站在主导的地位,认为静下来时,可以用自己的心,造一道坚固的屏障,割断外在的世界,拒绝尘世的纷扰,既可以治疗疾病,又可以养生长寿。

奉献生活劝谕
2014-12-05

在如此众多的种类下,其根本的一致性却非功地得以保持;这要归因于跟随基督同一的召叫,藉贫穷、贞洁、服从而谋求圆满之爱。这一召唤,在所有现存的献身生活中找得到,也应在新出现者中出现。

文明对话中的宗教因素
2012-02-23

③  客观地讲,由于人类文明的一些不可约性,各大文明之间巨大的特殊性、差异性,确实会出现一些理念上的差异,用一种文明很难完整全面准确地解读另外一种文明,很容易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一种排他性和独断性。

有趣的圣经隐喻
2012-05-07

常用两根木料交叉而成,形状如十字,故在汉语中译为十字架。据说受刑者在被钉十字架时,往往是两手分别被钉在横木的两端,一双脚重叠在一起被钉在直木的下方。据说这是所有的处死方式中最恐怖的一种。

大山里的信仰
2012-11-06

陈神父解释道,“可是我已通知了另外一个地方,不走是不行的。”于是陈神父在圣诞节前召集了各个地方的教友负责人开会,商讨神父过瞻礼的安排流程。

特稿:感恩是基督徒生活的主旋律和做人处事的基础
2014-01-20

基督新教则称为圣餐。自梵二大公会议以来,天主教很恰当地把弥撒宣称为感恩祭,亦即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至圣圣体含有教会的全部精神财富,就是基督自己,祂是我们的逾越圣事,是我们生命旅程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