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天主的“优”与“次”(玛13:44-52)


2020-07-24 18:55:22 作者:高超鹏神父 来源:信德网

玛窦福音第十三章中,耶稣共用七个比喻来讲论天国,其次序循序渐进,其讯息清晰易懂:撒种的比喻指出天国的谦虚和慷慨,麦子与莠子的比喻指出天国的宽容和忍耐,芥菜籽与酵母的比喻指天国的强大生命力,宝藏与珍珠的比喻指天国的超越价值,撒网的比喻指天国在今世的兼容但在末世却优次分明。

我们先看看这个主日的三个比喻。今天福音的第一个比喻是天国好比埋在地里的宝藏。这个场景对当时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古代虽有银行或钱庄之类的机构,但普通老百姓还是喜欢把土地当作用来保存宝贝最安全的地方。耶稣在“塔冷通的比喻”中提到到那位无用的仆人把主人给的元宝埋在地下,免得弄丢了(玛25:25)。再者巴勒斯坦战争频繁,战乱时逃难的人也会把钱财埋在地下,等战乱结束后回来再取出,如果钱财的主人死了或失踪了,就成为无主之物了,谁找到就有优先权。当然比喻的重点不是去讨论这位发现地下宝藏的人是否有权占有这个宝藏。比喻主要强调这人高兴地变卖他的一切,为获得这个宝藏。比喻的教训很明显,就是进入天国值得付上任何代价。“天国是要以猛力夺取的”,要进天国,就得努力接受并实行天主的旨意,这个“变卖一切”的行为就是为得到天国所做的努力。天国是如此贵重,值得人为之放弃一切,具体来说就是要我们放下自己十分喜爱的目标和野心,放弃某种难以放下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接受生活中为爱天主和实行天主旨意而来的十字架。

福音的第二个比喻是天国好比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人们希望拥有珍珠,一方面因为珍珠十分贵重,有很高的金钱上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美丽好看。比喻的教训就是:天国就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值钱的东西。世界上的珍珠很多,但完美的珍珠只有一颗,就是天国,为了得到这颗最完美的珍珠,值得人付出任何代价。世界上的好东西很多,比如科学知识、艺术、音乐、文学、好人好事等,但在这些“好”之上,至上的美就是天国。

埋在地里的宝藏被发现全是出乎意料,那寻求完美珍珠的人是用毕生来寻觅的,不论是是偶然的发现还是终生的寻觅,要得到的反应是相同的,就是变卖一切为得到宝贝。中国有句古话说:“朝问道夕死可矣”,天国就是这样,不论是瞬间的发现或长期的追求,一旦发现了,就值得毫不犹豫地马上付出任何代价。

第三个是撒网的比喻,这对打鱼的人来说是最自然的事情。渔夫一网打上来的东西什么都有,等拖上岸才坐下来认真分拣,好的放在器皿中,无用的、或坏的就扔掉。这个比喻与上个主日“莠子”的比喻意义很接近,一网打上来的有好的、坏的、有用的和无用的,而旅途中的教会包容所有的人,所以旅途中的教会也被称为“罪人的教会”。但当天国来临的时候,区别善恶的结局就到了,就像渔夫在岸上分拣鱼一样。

这三个比喻都用一个共同点,就是天国有很强烈的“优次”意味。埋在地里的宝藏和完美珍珠虽然都是好的——“次”等,但天国的珍贵远胜一切——“优”。撒网比喻中的鱼更有明显的“优次”之分,“优”的放到器皿里,“次”的仍到外面。所以,我们就从天主的“优”与“次”来分享今天的福音。

“优”的意思是美好的、出众的,在本文指“最好”的。“次”有两层含义:可以是“次等”,指质量相对于“优”来说要较差一些,可以指“好”;也可以是“次品”,指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可以指“坏”。

在“富贵少年”比喻中,耶稣把“优”与“次”的思想表达的非常清楚。一位富贵少年跑来并跪在耶稣跟前问做什么可以得永生,得知他从小就遵守十诫时,“耶稣定睛看他,就喜爱他”(谷10:21)。这里是说这个年轻人已经是“好”了。耶稣喜爱他,希望他可以达到“最好”的成全,于是说:“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 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 然后来跟随我”。令人惊讶的是,“少年人一听这话,就忧闷的走了,因为他拥有许多产业”。耶稣感慨地说:“骆驼穿过针孔,比富人进天国还容易。”(玛19:21-24)。这位富贵少年把财富看的比天国还要重要,就成了“坏”。耶稣希望他是“优”,他却选择了“次”,让耶稣大发感慨。

“优次”的次序很重要,颠倒了次序就是罪——失序(disorder)。爱人及爱亲人是“好”,但爱天主“最好”。因此,耶稣说过:“谁爱父亲或母亲超过我,不配是我的;谁爱儿子或女儿超过我,不配是我的”(玛10:37)。耶稣升天后,犹太当局严厉禁止门徒们用耶稣的名字施教,但宗徒们回答说:“听天主的命应胜过听人的命”(宗5:29)。可见,耶稣的态度很清楚,天主是最“优”,应该永远是我们的第一选择,而亲情、人的话虽然也是很好的价值,但同天主比起来,则就成为“次等”价值。天主十诫第一诫——“钦崇天主于万有之上”就要求我们尊重这“优次”的次序。原祖父母的罪就是打破了这个次序,他们要等同于天主,甚至凌驾于天主之上,这就是失序。而耶稣来了,藉着完全的服从,恢复了天人该有的秩序。圣经这样描述说:“祂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6-8)

第一和第二个比喻都是有关一个珍贵的物件,发现宝藏的人或找到珍珠的商人为买下宝藏或珍珠,没有思量、没有犹疑,非常高兴地变卖一切财富。比喻的意义很清楚:天国的价值远比任何物质来得高贵,值得那些无论是偶然发现,还是刻意寻找的人甘愿牺牲一切以得到它。比喻中两次都提到“变卖他所有的一切”,指一切的物质与事件都不能与天国比较,因为只有天国可以使生命活得有价值,“因为一个人纵然富裕,他的生命并不在于他的资产”(路12:15)。“变卖一切”也指为获得天国所做的努力,正如耶稣所说的“天国是以猛力争取的”。门徒们就是舍弃了一切跟随了耶稣(参玛4:18-22; 19:27-30)。

为基督徒来说,天国是最高的价值,别的都不能与它相比,为获得天国,一定要有所放弃,比喻中,耶稣用“变卖一切”来描述这个放弃。选择天国就是信从耶稣,接受祂和宗徒们宣讲的福音。在耶稣面前每个人都要作出选择——信或者不信,没有半信半疑。其实,人生是由一连串的选择组成的,选择有大有小,如吃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以及结婚还是修道。有些选择无关重要,有些却非同小可。藉着不断选择更好,最终达到最好。选择一定包含着放弃,为了拥有一个更高的价值而甘心情愿选择放弃一个次等的价值。为基督徒来说,我们要做一个选择,就是选择天主,选择度一个更丰盛的生命,选择一生都要按信仰的要求去生活。既然选择包含着放弃,就有一定的挑战性,不少人明明知道天国的“优”,但却舍不得世俗的“次”。之所以有这个挑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天主的真、善、美、圣。我们一旦尝到了上主的仁慈,为了祂毫无保留的放弃次等价值也就轻而易举了。我们一旦经验到只有上主能给予的平安,放弃一切干扰到它的事务也都变得合情合理。保禄尝到了天国的甘美之后说:“凡以前对我有利益的事,我如今为了基督,都看作是损失。不但如此,而且我将一切都看作损失,因为我只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为了祂,我自愿损失一切,拿一切当废物,为赚得基督”(斐3:7-8)。

为获得天国,人要“变卖一切”,这句话暗示天国要求整个人的投入,天国面前没有中立的态度,人不能只放弃一部分,而且不冷不热的也不会被接纳于天国内。宗徒大事录记载过阿纳尼雅夫妇在宗徒跟前撒谎,他们没有放弃“所有的一切”,而是“扣留了一部分”,他们的撒谎给他们带来了严厉的惩罚(宗5:1-11)。这也应验了耶稣的话“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入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玛7:21)。天国是一个恩赐,我们必须做好接纳的准备。天国是一个选择,必须放弃一切不是基督的东西。得失就在取舍之间,虽然努力与牺牲是困难的,但喜乐是终极的,也是永恒的。

我有什么可以变卖的?我的“一切”又是什么?“一切”不是指为养家谋生的金钱、为兴邦治国的智慧、为安定团结的职位,“一切”应该指所有会阻碍我们走向天主的人地事物:永远赚不够的金钱、世俗的奢华享受、不健康的习惯、放不下的手机、不看圣经的眼睛、不愿福传的心、哑于宣讲的口、失聪于圣言的耳、架在沙发上安息的脚。耶稣却愿意调动我们的五官和身心灵去继续祂的工作,祂的手脚被钉,要藉我们的手脚去行动,祂的口不再说话,却要藉我们的口宣讲福音,祂的心是被打开的,也要我们打开心,让祂走进,跟祂一样,学习交付自己——就是变卖一切,跟祂一起成为天主的人。

第一和第二个比喻也揭示了发现天国的两种方式。“埋在地里的宝藏”强调人在田里劳动时无意中发现的,是白白的恩典。比如,很多老教友自幼便从父母那里认识了耶稣、领洗进入教会,他们用不着到处寻找,就白白的获得天国的宝藏。“完美珍珠”则强调人经过努力地寻找,最终寻到了真理,比如,不少新教友通过书本、培训班,以及各种方式几经曲折才好不容易认识了信仰,进入了教会。不管那种方式,“变卖一切”都是必须的努力。

但是,“变卖一切”也是有风险的,在经济领域来说,变卖一切或孤注一掷的投资不符合安全投资的原则。放在比喻中,如果那人变卖一切之后却无法成功买到觊觎多时的宝地或珍珠,那他将损失了一切。要安全就该分散投资,专一投资风险太大了。但在信仰上,耶稣却要求我们一下子,专一地,把整个生命投注在祂身上。其实,“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祂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若一4:10)。在天主眼中,我们都是“优”,祂把我们由“土”变成祂的肖像“人”——由土到人。所以,是天主首先把自己投资到我们身上,“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到世界上来审判世界,而是为叫世界藉着祂而获救”(若3:16-17)。然而人犯罪,作践自己,把自己贬为“次”,把天主肖像的“人”再次贬为“土”——由人到土(创3:19)。

天主视我们为“优”,甚至把祂自己投资到我们身上,这是一项极大的爱的冒险,是爱的疯狂。果然人还是背叛了祂,不但不欣赏和感恩,而且处死了天主在我们身上孤注一掷的投资——天主的独生子。面对人的“次”,天主不放弃,藉着耶稣的复活及门徒和教会的宣讲,继续祂爱情的投资,祂希望我们有朝一日懂得弃“次”从“优”。祂不愿我们处于“次”的黑暗里,而期望我们跟祂一起活在“优”的光明中。

撒网比喻中,网里有各种鱼,包括好的和坏的。其实鱼无所谓好坏,都可以吃。耶稣所说的好鱼和坏鱼,是根据昔日梅瑟规定,凡是无鳍和无鳞的鱼便认为不洁,不准食用。所以当地的渔夫就养成习惯,每当从水中拉上网来,便分拣打来的鱼,好的放入器皿内,不好的——就是犹太人视为不洁的——就扔在外边。天国好像撒在海里的网,网罗各种的鱼,意思是教会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各阶层、不分善恶、不计好坏、不论男女。虽然坏鱼不可能变成好鱼,但人却是可以改变的。天主总会给予人机会去改变,正如渔夫待网满了,才把网拉上岸来。事实上,一些“坏人”会成为真正的天国子民——保禄、奥斯定,而一些看来是有前途的人却最终负卖了天主——茹达斯。

撒网最后的工作是上岸后分拣好鱼和坏鱼,这显然是在讲最后审判。虽然天主仁慈,但我们不可滥用天主的仁慈,天国拒绝乌合之众,在今世终结时,善恶一定会被区分开来。因此,做门徒不是游戏,而是生死攸关的事。

虽然好鱼和坏鱼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好鱼死后成为人的食物,就如耶稣一样,祂死了,成为我们的生命之粮,使我们因着祂而获得更丰富的生命。是好鱼,就要像耶稣一样成为他人食物,帮助并协同他人一起走向天主。至于坏鱼,被扔在外面,只有腐烂而去,散发恶臭,沦为垃圾不如。

三个比喻都强调“优次”的思想。懂得“优次”在我们的生命中很重要,否则我们的生命就没有目标,许多生活中的琐碎之事会把我们带入迷途或歧途。俗语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描述这种失序,这句俗语指抓住了小的,却把大的给丢了;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优”等的给忽视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最后亏的还是自己。

今天的第一篇读经讲的就是以色列的智王撒落满的“优次”选择,他登基后,追随他父亲达味对上主的爱慕和敬礼,深得上主满意,遂许给他所求的一切。与众不同,撒落满没有求长寿、富强、或权力,他只求天主赐给他一颗智慧的心,为能判断善恶,将天主托给他管治百姓的事务做好。长寿、富强、及权力对治国来说都很需要,但智慧却更高一筹,撒落满明白了就直接选择了“优”。正因为他懂得了优次,求了智慧,获得天主的欢心。

连续三个主日我们读完了玛窦福音十三章的七个比喻,藉着比喻耶稣让我们从天主的“豪”与“贱”、“大”与“小”、“优”与“次”中认识、体验、学习天主对我们及整个世界的仁慈、宽容和大能,这提供我们在实践信仰时面对困难、挑战以及迫害的勇气,也指出了天国并不物美价廉。天国极“美”,但却是以耶稣及历代圣人们的牺牲高价赚来的,天国永远为那些努力的人敞开着,为了它,值得我们变卖一切。诚如耶稣所言:“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玛6:33)




本文标题:天主的“优”与“次”(玛13:44-52)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