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因为复活的超越性而害怕,宗徒们也因为自己在主耶稣受难时而抛弃了祂,四散逃跑而害怕主耶稣可能会谴责他们。
历史上的犹太人之所以常常拒绝聆听天主通过先知的引导,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心,远离了天主,他们和天主的关系只停留在框架性的民族所属上,他们生命中的“天主”,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天主”。
主日弥撒能最清晰地展现教会的合一和普世性。问:堂区团体参与弥撒时意味着什么?答:这表示他们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小团体,而是与全体教会结合,分享同一个信仰、同一个圣事、同一个使命。
3、成圣是人生的目的通过主耶稣基督,在祂的圣体圣血内,我们知道人生的目的就是成圣,同时也认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物身上的神圣性。每个人、每个物都源自天主,每个受造物的目的都是成圣。
答:这是司祭性的祝福,带有天主名号的权威(6:27):“这样,他们将以色列子民归我名下,我必祝福他们。”表示当司祭以天主的名行祝福时,天主亲自执行这祝福。它预示了新约中教会的祝圣职与降福礼仪。
这既是象征性惩罚,也是实际的礼仪性洁净过程(参阅肋14章有关癞病的规定)。8.问:百姓对米黎盎被罚后的态度如何?答:以色列民“没有起程,直到米黎盎回来”(户12:15),显示出对她的尊重与等待。
(claraetelatavoce)来诵念的经文,不论是属司祭、执事、读经员或全体会众的部分,均应以符合经文性质的声调来诵念:即按它们是读经、祷词、提示、欢呼或歌咏而定;声调也应适合庆典的形式及其隆重性。
答:抬约柜(象征承担圣工);事奉上主(象征礼仪与敬拜);以主名祝福百姓(象征祭司性中保角色)。三、天主的宽恕与新的引领问6:天主第二次为何没有毁灭以民?
也强调敬礼的“共融性”和“神圣秩序”。今日教会的弥撒圣祭,也是在天主所选立的“教堂与圣堂”中举行,由受圣职者带领,合一敬拜。问3:五旬节(七七节)为何要庆祝?
总之,在十月的每一天,信友手持念珠,实际上是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健康与疾病等与基督和圣母的奥迹相连,从而为平凡的生命注入超性的意义,在信仰的光照下解读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