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还特别设立了“慈悲传教士”,赦免那些保留给宗座赦免的罪的权力,让人能轻易感知天主慈悲,并与之相遇。三、获得禧年大赦的规则有哪些?
这本书以中国为背景,探讨了外籍传教士的圣召与人类精神的紧密联系。书中展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与幽默感、真诚的态度与温和的性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深厚热爱。
(三)拉丁文Papa的多个汉译名尝试自明末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学者在翻译“Papa”(罗马主教)这一称谓时,创制了两大译名方法,并尝试了多种译法。
这就是伟大的传教士们做过的工作。我此时想到西班牙耶稣会士塞贡多·略伦特(SegundoLlorente,他在美国阿拉斯加传教四十多年,曾是该州出任美国国会的代表。
但上主也在有些信徒心中,激发特别的传教圣召,成为传教士或修道人,彻底牺牲,完全奉献;两千年来,普世教会无数这种圣召,离乡背井,远涉重洋。
耶稣会士必须具备文化适应能力,正如许多传教士在各大洲所做的那样。这就意味着耶稣会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适当的语言和形式传教。这两大支柱是福音的本土化和文化的福音化。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神父的汉文著述《天主实义》是其中最珍贵的文物。
前有诸圣宗徒,后有世世代代的传教士,他们前仆后继,豪情满怀,不懈追求,传讲福音,宣扬救恩。鉴于此,我们要坚持圣道,喜乐福传,以展示新时代基督徒的精神风貌。
教会是生命的孕育者、是母亲、是传教士。她常外出接触邻人,她关心为他人的服务,而不追求那使她绝育的俗世权力。所以,庆祝神圣奥迹时,教会常想起那位唱出「赞主曲」(Magnificat)的贞女玛利亚。
耶稣放下自己的唯一的亲人——母亲,全身心地去宣讲天国;门徒们抛弃一切跟随了耶稣;多少个世纪以来,一批批的传教士,背井离乡,历尽艰辛,抛头洒血,他们放下亲人、淡泊名利,只为一句:“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