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参阅:教宗庇护十二世,《信德的礼物》通谕,III。[7]《罗马弥撒经书》,复活前夕,烛光礼。
世纪交替时,最早给我们带来噩耗的是印度的德肋撒修女(1910-1997年),顿时,人们索然无味地咀嚼着没有云柱的日子;随后,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20-2005年),一刹那,整个世界绝无仅有地沉寂了下来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利玛窦到北京4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中对利玛窦作了很客观的评价:“利玛窦神父最大的贡献在‘文化交融’的领域上。
马国贤在罗马教皇国四处奔走了8年,教宗格利门十二世在1732年4月7日批准,马国贤就在那不勒斯创办了“圣家书院”,以招收中国留学生为主,故又名为“中国书院”。
在近代教会正式的文件中,首先用此名词的是教宗比约十二世于1947年11月20日颁布的《天主中保》通谕,以后梵二《礼仪宪章》以“礼仪年”作第五章的标题。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祝贺普世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二十五周年纪念》一文中讲到:“无论神恩复兴运动用哪些形式——圣神同祷会、盟约团体,或生活和服务团体——它的灵性效果在于常常加强与普世教会和本地教会的共融…
所以,德肋撒姆姆在印度贫民窟的工作,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教廷的工作价值是一样的。一位小孩的纯真和一位神父的弥撒祭献,在天主前都是一样的重要。
本届会议由圣座生命科学院赞助,主题是新福传、产科工作与孕产妇保健,目的是为庆祝梵二大公会议50周年以及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颁布《女性尊严》通谕25周年。
至1999年5月,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已是第86次的海外之行了。 梵蒂冈的窗户向外人打开,说明教会的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无疑是这个时代的里程碑。
教会训导: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家庭的角色》中指出,家庭是“爱的圣所”与“信仰的摇篮”(参《家庭团体》FamiliarisConsor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