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天主教灵修中「坚持不懈的祈祷」(perseverantiainoratione)之榜样,像圣女莫尼加多年为奥思定悔改祈祷。「于是主耶稣说:‘你们听听这个不义的法官说了什么话!’」
这节呼应圣奥斯定的名言:“我们的心灵在未安息于祢之前,常常不安。”【教会训导】教会提醒信友不要只关注现世成就,而要在默观与祈祷中寻求天主的旨意。
「当我们还是软弱无助的时候,基督就在所定的日期,为不虔敬的人死了。」解释:「软弱无助」代表人在道德上无力自救的状态。「不虔敬」是指远离天主、与祂敌对的人。
圣奥斯定提醒:“天主创造了你没有你,但不会在没有你的情况下救你。”第24节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竭力从窄门进去!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要想进去,却不能进去。”
核心教义:这句在新约极具神学分量,是圣保禄在《罗马书》(1:17)和《迦拉达书》(3:11)引用的核心经文,也对圣奥斯定与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据大量史料记载,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和而成为中华民族。
道教和汉传佛教则是汉晋时期民间新兴宗教运动的产物,它们逐渐从挑战儒教转向与现实社会秩序相适应,从而相继获得了主流社会认可。至南北朝时,中国形成三教并存格局,此后逐步成为稳定的传统。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著名神学家孔汉斯指出:没有各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各民族间的和平;没有各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各宗教间的和平;没有各宗教间的研究,就没有各宗教间的对话。
思想理论:如《多元化的上帝观》(何光沪),《走向十字架的真》(刘小枫)……;工具书:如《圣经词典》,《基督教词典》……;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如《传教士和近代中国》(顾长声);《明清间在华的耶稣会士》(江文汉)
索非亚当场承诺捐出6万法郎,作为一个中国修道院的筹建基金。德莱普莱斯主教的这个梦想是有他的根据的。修士们是封闭内修的,传教士远离人烟。尤其在经历法国大革命以后,修道院选址的第一标准是和平安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