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恩角度讲,地球作为人类犯罪的三要素之一地点,也需要被救赎。因此,地球和万物也将分享造物主的最后救赎。其实受造物都是好的,在地球上,我们成为人,大家需要一起铸造我们整个受造物的命运。
教宗结束讲道前,邀请众人说:“让我们感谢天主赐予我们奉献生活的恩典,祈求祂赐予我们新的目光,好能懂得辨识恩典、懂得去寻找近人、懂得怀抱希望,也让我们的眼睛看到天主的救恩。”
因著基督的十字圣架,苦难成了人类的某种『普世救恩的圣事』」。教宗府讲道神师接著引领众人超越新冠疫情造成的悲惨处境,进而省思其正面效果。
修女说,祭台就是天主的餐桌,无意间竟有种巧妙的感知,从祭台下的马槽到祭台上面的背景墙,基督建立圣体的晚餐像,整个布局给人展现的就是整个救恩过程,尤其是晚餐像与祭台间高低层次的衔合,熙雍山晚餐厅的餐桌与圣堂的餐桌竟近在咫尺
(迦1:1-11)“基督教训他,放弃古旧的价值,接受因信德而得的救恩。”(斐3:4-16)“他的悔改,表达了天主恩宠的全能。”
耶稣受伤的圣心流出血和水,彰显「天主由衷的温柔、祂为爱我们而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出祂「为了我们的救恩,必须承受多大的折磨」。
但没有罪的耶稣选择这样做,首先面对着人性上的黑暗(罪恶),好能从中救赎人灵;这个选择,也最终让祂牺牲自己的性命。耶稣作出这个选择,究竟是存着一个怎样的动机呢?
教宗解释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玛窦和路加的记述中,大圣若瑟是救恩史开启时的一个重要人物。
有信仰的基督徒必须认识到我们最重要的事就是荣主救灵,除此而外的一切都无足轻重不值得贪恋,常让心灵脱离世幻而只爱天上的真福真乐真平安,将那些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看轻看淡,尽力克除虚荣脸面和贪欲,始终牢记耶稣
相反地,我们正正是透过经历这一切,并与为爱而被钉死和复活的基督在一起去面对,才找到这些经历的救恩和意义。每位必定带着各自的伤口,将会与基督一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