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对穷寡妇的赞叹足可以看到这一点。作为一种给予的行为,必须克制私爱和对财物的奢望。可见给予的重要意义不仅在物质上,而更重要的在人性精神方面,即透过“天主之爱”的圣化把自我的拥有给予他人。
方济各神父去过中国两次,笔者问他对中国的神父弟兄有什么建议时,他说并不太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但是觉得所有神父们都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尽量爱护你的教友,像穷寡妇奉献全部,这也是传福音的基础。
例如匝尔法特的寡妇拿一点油和一些面,做了饼给先知厄里亚的故事(参阅:列上十七7~16);又如耶稣祝福了饼,把饼擘开让门徒分给群众的故事(参阅:谷六30~44)。
答:奉献十分之一是对天主的感恩和敬畏(14:22-23),目的有三:教育人民敬畏天主;维系圣殿敬礼(肋未人);照顾弱势群体(外邦人、孤儿、寡妇)。
答:每三年要特别将田产的十分之一完全分给肋未人(无土地者)、外方人、孤儿与寡妇,这是出于社会公义与慈悲关怀。这也是实践盟约的一部分,天主子民要照顾弱势,成为“圣洁的民族”。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复活纳因城寡妇的独生子。教宗说福音事迹要我们对相遇深入反思。很多时候,人们错身而过,却没有相遇。每个人只想着自己,对他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出《太平广记》)8.一针祛邪《宋稗类钞》里记载:有一位寡妇改嫁之后,忽然得病,情景有如中风的症状。每晚都做梦,在梦中她总是被亡夫拉着,在山林丛莽里奔跑,疲累不堪,死去活来。
圣经中提到:假使寡妇有儿子或孙子,她们就应学着孝敬本家人,报答祖先,因为这是天主所喜悦的事。
关于“施舍”,他不断宣讲悔改的讯息,并在饥荒时期来到漆冬匝尔法特的寡妇家,以仅存的油和面使母子二人生存(参列上17:8-16)。
身为一个寡妇,她知道自己在社会眼中轻如鸿毛;她认为自己是这两位年轻女子的负担,她们与她不同,她们还有很长的人生要走。因此,她认为自己最好让位退到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