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拥有永存弗替的真理,梵二文献在“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第六章中指出:“教会常常尊敬圣经,如同尊敬主的圣体一样……因为圣经是天主默感的,并且一劳永逸用文字书写下来,恒久不变地通传天主的言语,而使圣神的声音
(弗6:3)我们有否向亲人尽本分?(弟前5:8,16) 第四句:“我渴!”(若19:28) 最真实的人性:主耶稣真正的道成了肉身、降卑为人,与我们一样。
圣弗利诺说:“天主必须在黑暗中,因为他远在精神之上。一切思想的对象都与他相去甚远……我一无所见,却看到了一切:保障正来自于黑暗。因为黑暗越深,天主就越超越。”
罗马的教会为所有的都是同情和希望的榜样,准备和负有责任为扩大天主的宽恕,正如慈悲的通道,来满足今日人的干渴。
因此,光荣不仅源于救主的外表之美,更源于他所显现的真理之美,即天主本身的美。
依60:1-6,弗3:2-6,玛2:1-12两千年前,天主子耶稣基督降生成人,以最普通的方式将自己向世人显示出来,那些纯朴而渴望天意的人在不同天象的引导下,找到了主耶稣。
答:教会教导我们,在基督内的祝福主要是属灵的,包括信德的成长、心灵的平安、与天主亲密的关系(参弗1:3),但天主也会在祂的计划中照顾我们现实的需要。
四十在圣经中是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数字:梅瑟在西乃山前守斋四十昼夜;厄里亚先知在旷野中行走了四十天四十夜,来到曷勒布天主的山,期间有天使给他送来食物;而以色列子民在旷野流徙了四十年之久。
如梅瑟带领以民出埃及,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与智慧,而是对天主的顺服;厄里亚战胜祭献巴尔邪神的450位司祭,靠的是对天主的信赖与服从;宗徒时代教会的复兴,更不是靠宗徒们的智慧和能力,而是靠圣神的大能。
的确,像伯爵这样良善仁爱、圣德芬芳的灵魂,是天父所中悦的。新圣人的到来,一定为天堂增添了极大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