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宗教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说:神是慈悲的,常怜悯人,神爱世人,不希望人毁灭,神常照顾人,保护人等……。
艾伟德心生怜悯,劝说中年妇女不要让孩子躺在冰冷的街道上,谁知那妇女却是个人贩子。艾伟德不忍,只得掏出身上仅有的几个铜板将小女孩换了过来。
垂怜经是信友向上主的呼号,并祈求上主怜悯,通常由全体会众与歌咏团或唱经员对唱。垂怜经每句通常重复一次,但因不同语言的性质、曲调的美化、与场合的关系,亦可重复多次。
神的本性除无形无像、无限永恒等属性外,还是慈悲,怜悯、济世救人、宽恕人罪的。请看圣咏怎样描述神的本性:“上主富于仁爱宽恕,极其慈悲,不轻易发怒。他绝不长期责问,也不会永远气愤。
为我来说,这是圣依纳爵在«神操»的第一周谈及与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相遇,祈求祂的怜悯时所说的记忆。我问自己:‘我为基督作了什么?我为基督在作什么?我为基督该作什么?
由此可见,到达天国除了神的怜悯之外,还要看各人的选择和行为。人死后的景况取决于他在尘世的生活方式,人将照各自的行为受审判,得报应。
尤其是司铎们、执事们,以及度献身生活者,会因弟兄姊妹们「受创伤的躯体」而动了怜悯的心,在他们患病时探望他们,支持那些失业的人和家庭,以及向那些有需要的人敞开大门。
在今日的状况下,必须特别重视的是献身者的内在自由、感情上的成熟、有能力与别人特别是在所属团体内与人相互沟通、稳定的精神、怜悯侧隐之心、爱好真理,及生活上言行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