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弥撒经书总论》 解读(第95-97号)
2025-10-13 10:08:03 作者:刘铎
原文
二、天主子民的职务
95. 举行弥撒时,信友们组成一个神圣的邦国、得救的子民、王者的司祭,为向天主谢恩,同时,不但经由司祭之手,而且与司祭一起,奉献无玷的祭品,并学习自我奉献[83]。他们应致力将此意义,藉对天主的深切崇敬,和对参礼者的友爱,表达出来。
所以,应避免一切个人主义或分歧,谨记我们共有唯一的天父,大家因此是兄弟姊妹。
问答解读
问:这段话说「信友们组成一个神圣的邦国、得救的子民、王者的司祭」,是什么意思呢?
答:这是圣经和教会对信友身份的描述。我们因着洗礼,都成为天主的子民,被召叫去分享基督的司祭职,即在弥撒中,不只是观看或旁观,而是积极参与,把自己与祭台上的无玷祭品——基督的圣体圣血——一同奉献。
问:那是不是只有神父才真正奉献祭品呢?
答:弥撒的核心祭献由司祭代表基督来完成,但信友并不是局外人。信友透过与司祭心神一致的祈祷和参与,也一同把自己的生命、工作、喜乐和痛苦奉献给天主。这就是「与司祭一起」奉献祭品的意思。
问:这里说「学习自我奉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答:在弥撒中,当我们聆听圣道、回应祈祷、领受圣体时,都在学习怎样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天主。具体来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为家庭、为团体、为他人牺牲,活出基督的爱。
问:为什么特别强调要避免个人主义和分歧呢?
答:因为弥撒不是个人的祈祷,而是整个教会团体的祭献。若我们各顾各的,心里彼此分裂,就违背了弥撒的本质。教会提醒我们,要常记得我们共有同一位天父,因此大家是兄弟姊妹,在爱和合一中一起向天主奉献感恩祭。
问:在实际生活里,我们该怎样表达这种合一呢?
答:在弥撒中,可以用专注祈祷、齐声回应、互相问候和平安的举动来表达。在生活中,则是彼此关怀,不带着怨恨或分裂的心来参与圣祭,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我们作为一个「神圣的邦国」的身份。
原文
96. 信友们在聆听天主之圣言,在祈祷和歌唱,特别在一起奉献祭品,以及在共享主的圣筵时,应表现团结一致。这种合一,藉信友们同样的举止和态度,完美地表现出来。
问答解读
问:这段话强调的「团结一致」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在弥撒中,大家要像一个家庭、一支队伍一样,心神合一地祈祷、歌唱、聆听圣言,并在祭台前奉献和领受圣体。这种合一让我们真正显出自己是基督的一个身体。
问:为什么特别提到聆听圣言、祈祷、歌唱和奉献祭品时要合一?
答:因为这些都是弥撒的核心环节。如果有人各顾自己,不参与,或心不在焉,就会打破团体的氛围。大家一起聆听、一起祈祷和歌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教会的合一与共同的信德。
问:共享主的圣筵时,合一有什么特别意义?
答:圣体就是基督亲自把自己分施给每一个人。当我们一起领圣体时,不仅与耶稣结合,也与彼此结合,成为一个身体。所以,在圣体圣事中,合一达到最完美的表现。
问:这里说「同样的举止和态度」,具体是指什么呢?
答:比如一起起立、跪下、画十字圣号、唱歌、回应祈祷,这些外在动作表现出我们内心的合一。不是为了形式,而是透过相同的动作,表明我们同心向天主祈祷。
问:这种合一对我们的信仰生活有什么帮助?
答: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孤单的信徒,而是一个教会团体。弥撒中的合一,会延伸到日常生活,帮助我们在家庭、堂区和社会中也活出彼此相爱的精神。
原文
97. 信友若被邀请在弥撒圣祭中执行某种职责或任务时,切勿拒绝,而应欣然为天主子民服务。
问答解读
问: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答:它提醒信友们,如果在弥撒中被邀请承担一些服务,例如读经、领唱、奉献礼物、辅祭等,不要推辞,而要乐意接受,这是为天主和教会服务。
问:为什么要「欣然」接受,而不是勉强?
答:因为这是参与弥撒、为兄弟姊妹服务的机会,也是天主给我们的恩宠。欣然接受表示我们愿意用自己的才能为教会奉献,不是把它当作负担。
问:这些职责重要吗?
答:很重要。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当司祭,但每个小小的任务都有意义,能帮助整个弥撒更圆满。比如,读经员清楚地朗读圣言,就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聆听天主的
声音。
问:如果我觉得自己不够能力怎么办?
答:不要害怕。教会不会要求你做超过你能力的事,而且圣神会帮助你。只要怀着谦卑和信心,尽力做好,就是最美的奉献。
问:这样做对我个人的信仰有什么帮助?
答:它能让你更深地投入弥撒,也能让你体会到自己是教会大家庭的一份子,不只是观礼,而是实际参与基督和教会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