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纪念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400周年


2007-11-14 10:37:14 作者:梅乘骏 来源:信德报(319期)

  据《新民晚报》10月15日报道:今年是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的世界数学名著《几何原本》中文版400周年(1607-2007)。昨天,“徐光启《几何原本》中文译本出版400周年纪念会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来自德、法、英、意、日、韩、美、中等国,涵盖数学、天文、农业、社会学等研究领域的近30位科学家齐聚上海,从10月14日起至19日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

  《几何原本》前六卷的出版是我国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译本首次确定了研究图形的这一科学中文名称为《几何》,流传至今,且传播至日本等国,影响深远。
  被誉为“中国达芬奇”的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出生于当时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徐家汇),是我国系统学习西方科学与西方科学家交流的第一人。(以上摘自10月15日《新民晚报》)
  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的发言中说:中华文化有归纳法,但没有推演法。近代科学是把归纳法和推演法结合起来而发展的。
  推演法对于近代科学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明朝末年的学者徐光启是第一个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是人类史上的一大贡献:第一个把推演法变成规律化。徐光启翻译后了解到,推演法的一个精髓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中国传统是摆事实,次序没关系,重要的是最后的结论。
  我认为这是杨振宁博士对徐光启在400年前,在利玛窦的合作下,翻译《几何原本》所作贡献的高度评价,指出了徐光启对推演法关于西方科学产生的影响,已有深刻认识。
  正如徐光启在《几何原本杂议》中,把古人的诗句,“鸳鸯乡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的保守思想,反其意而用之,改为“金针度去从君用,未把鸳鸯绣于人,”意思是说,要把金针度于人,有了金针,就掌握了方法凡能绣出很多很多的鸳鸯———科学成果。
  单国玺枢机主教在《徐光启与利玛窦》一书的序文中说:徐光启是明末士大夫中首先接受西方科学的学者。他的西方科学启蒙老师是利玛窦神父。1604年,徐光启考取进士,又荣录翰林院学士后,在京供职,从此得与利玛窦经常相处,成为良师益友。徐光启特别喜爱西方几何学,利玛窦便鼓励并协助他将《几何原本》译成中文,又协助他完成《测量法义》初稿。利氏去世后,徐光启又与熊三拨等耶稣会士合作翻译了许多有关数学、天文、地理、水利、农业、火器等当时西欧最新的科技知识。可惜当时国人夜郎自大,朝廷及士大夫未能普遍重视西方科学技术,进而推广用于强国富民的实际政策上。否则,我国要比日本明治维新早两个多世纪,早已成为世界一等强国了。
  这次在上海举行的纪念会及国际学术研讨会,有8个国家近30位科学家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足见其意义之重大。
  上海是徐光启的故乡,又是他长眠之地。为了纪念我们的先贤,上海教区光启社是在今年6月已决定刊印《徐光启与利玛窦》一书的上海版,由光启社后裔徐秋鑫医师编著,并由单国玺枢机主教和姚景星神父分别作序,书中附有珍贵照片及插图80余幅,堪称图文并茂,实为纪念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400周年的重要素材。

本文标题:纪念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400周年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