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西洋传教士与清代宫廷艺术


2007-10-29 13:30:52 作者:梅乘骏 来源:信德报(318期)

  近读9月21日《新闻晨报》报道,原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铜马首流落海外已有一个多世纪,近日国家文物局证明该铜马首已由港澳知名人士何鸿    先生以6910万港元的高价购回,作为国宝捐赠给国家。
  这使我想起了清代来华的耶稣会士蒋友仁神父,因为原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铸兽头是他的艺术杰作。1860年,圆明园被英军焚毁后,这些国宝艺术品便流落海外。

  自从《圆明园遗址公园实施方案》不久前出台之后,有关圆明园著名建筑海宴堂的设计者耶稣会士郎世宁修士及其在宫廷艺术史上的地位,媒体频频作了报道。因此,我想将有关这方面的史料略作介绍。(参考书目:《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第1005-1006页。)
  有一天,清帝乾隆在宫廷画师工作的如意馆见到一张画像,上面画着欧式西洋楼和喷泉,颇感兴趣,就问当时任宫廷画师的耶稣会士郎世宁修士,在京的传教士中有谁会制作这玩意儿(喷泉)?
  郎世宁和在京的几位传教士谨慎地推荐了蒋友仁神父,他是1744年作为一名天文工作者来华的。他在欧洲求学时,曾研究过水力学和水力机械。于是在皇命难违之下,开始试作喷泉,他的尝试竟获得了圆满成功。这种喷泉在中国还是前所未见的景观,引起了皇帝和宫廷人员的啧啧称奇。
  不久,在乾隆的旨意下,由郎世宁负责设计建筑图样并作全园布局,在圆明园里兴建了几座西洋楼,其中就有著名的海宴楼。皇帝又提出要在御花园里多布置一些喷泉景观,命令蒋友仁督造。为此,他花了十余年时间(1746-1759年),充分施展了他在水力学和水力机械方面的才能。整个水系景观显示了他的艺术天才:变幻的形态,布局的情趣,与西洋楼等建筑的和谐配合,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在形态各异的许多喷泉中,“群兽戏水”、“猎犬围鹿”、“时钟喷泉”,比之欧洲那些水柱式的喷泉,更富有动感和情趣,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显示了设计者的艺术巧思。
  设在海宴堂前的“时钟喷泉”,又称“时钟大水法”,是由代表每天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动物头像组成。蒋友仁神父在一个面积较大的三角形水池边上,安装了十二个生肖动物的錾花铜铸兽头,按十二时辰,各自从口中喷射出一道抛物线水流,注入水池中央。当人们看到鼠头在喷水,就知道为“子”时,依次是牛头为“丑”时,虎头为“寅”时等等。当正午时刻,则十二生肖兽头同时喷水,蔚为奇观。

  蒋友仁神父在圆明园内筑有一座容量较大的蓄水塔,足供御花园内所有不同喷泉之用。引水管道全用紫铜铸成,一些主要管道足有人体腰围同样粗。如此宏伟的设施,即使在当时的欧洲,其设计者也是值得人们称道的。
  令人惋惜的是,闻名于世的海宴堂和整个圆明园建筑,在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军统帅下令焚毁,随之毁于一旦。许多名贵艺术品都被掠夺,流失海外,其中包括十二生肖铜铸兽头。

本文标题:西洋传教士与清代宫廷艺术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