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父爱对象缺失”痛苦的遐想


2007-05-10 09:57:18 作者:赵保禄 来源:信德报(第301期)

    女儿离开我们的生活已近8年了,由于妻子坚持不想再要孩子,使我这个曾经尝到过天伦之乐的父亲,始终在感受着生活中的一大缺憾。这种父爱对象缺失的痛苦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轻,没有经历过这种人生苦难的人可能难有体会,它就像一只蛀虫时时不断地在吞噬着我的心肌肉,你很难做到不在每天的生活中想起她。
    一个人可以有多种爱,我相信父亲对儿女的爱却是一种独特的爱,他把自己的儿女视作自己的一部分或自己生命的延续,因此不是其他爱的对象可以取代的。你可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表示好感、甚至喜欢,但是你却不能把人家的孩子揽在自己的怀里,做着亲了又亲这样过分亲昵的举动。
    我曾想过,在没有我之前,我是虚无、是不存在。我也是因着父母之爱才来到人间。后来自己慢慢长大,也娶妻生女,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人就会从此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一旦拿掉任何一项就会倍感痛苦。其实,起初连自己都不过是虚无和不存在,又有什么资格对这些把持不舍呢?
    我也曾想到,人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必将会有面对生离死别的那一天。不是父母和子女离别,就是子女和父母分别;前者是父母将思念的痛苦留给了子女,后者是子女将思念的痛苦留给了父母。只不过后者带给人的痛苦感觉尤甚,因为它没有按着自然的顺序来更迭。这样也好,女儿只带着童年的欢乐去了天国,不用再承受更多的人间生离死别和烦恼了。
    最后,我还是回到了信仰,并试着以小小人之心去度量天主的无限宽广胸怀。我和女儿的分别,虽然痛苦,但毕竟还有在天国再相聚的那一天,而且思念的痛苦越大,将来重逢时的欢乐也就越大吧?!并且我深信诸圣相通功的道理,女儿在天国得胜的教会为我们活着的人祈祷,而我这留在世上战斗的教会,需要继续和魔鬼、世俗、肉身这三仇作战。我们在圣神内仍是一身,仍是相通的,只是暂时不得见而已。只要我能得胜诱惑和考验,我们就有在天国重逢的那一刻。
    其实,我们人类的真正父母是天主,是他赐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一个独特的灵魂,而灵魂才是我们生而为人最最本质的部分。正因为人的灵魂直接受造于天主,因此天父对世上儿女的爱远超过我这世人的父爱。他不愿意他的任何一个子女丧亡,否则,他就不会打发他的独生爱子来到世上,为我们受苦受难,且死在十字架上。而我们世人拒绝他,不愿回归父的怀抱,是真伤他的心,是和他的爱的真正的永远诀别。
    实际上,有那么多的人沉迷于世幻,醉心于邪恶,是在向着地狱狂奔。为此耶稣圣心所受的刺痛和伤害真是无与伦比,他的圣心在滴血,圣母也在各地的显现中不断地流着血泪,她是在哭地上儿女的心硬,和不愿回归父家所走向的丧亡。这种爱的对象的缺失是真正的缺失,这样的痛苦是真正的痛苦。尽管这样的痛苦丝毫无损于他们的光荣,却凸显了耶稣和圣母对人类的爱,和他们拯救人灵的急迫心情。这就是“父爱对象缺失”所留给我的无限遐思。你若对天主和圣母的爱有所体会的话,就速速回头吧!我也愿意奉献自己的人生苦难,并将它放在一起放在耶稣的苦杯内献给天父,为求得罪人的悔改,也为赔补耶稣圣心和圣母无玷圣心所受的侮辱。

本文标题:“父爱对象缺失”痛苦的遐想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