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父爱如山又似水


2015-11-30 10:30:18 作者:张秀荣 来源:《信德报》2015年11月12日,42期(总第652期)

    每到炼灵月我就想起父亲,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他的教诲使我一生难忘。

    我的母亲生育了九个孩子,至今六个健在(我是老大今年73 周岁)。由于母亲本身有心脏病,又育多胎儿女,从我记事起,她的身体一直欠佳,体力活儿一点也做不了,因此家务重担都落在了父亲身上。
做饭
    父亲除了担负着一家八口的经济重担,还肩负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
    在我7岁之前全家没有吃过一次白面,14岁之前没吃过一次米饭。我的家除了父母的温暖,一张发黄的玫瑰经圣像,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全家人的温饱都成了难题。
    父亲总是粗粮细做,做玉米面煮疙瘩、玉米饼、合子玉米加小葱,外焦里嫩、玉米面蒸饺、玉米面发糕、玉米面茶放上麻酱芝麻盐。最常做的菜团子,是从城外拾的白菜帮子,切碎,加上小葱,也常用豆腐渣加小葱。
穿衣
    夏天穿衣好凑合,冬天的棉衣是个大难题,妈妈做的棉衣咯吱窝、裤裆常常开线,爸爸就用粗线来煞紧,结实多了。六个孩子的鞋几天就开绽,鞋底儿也个个磨了大洞,爸爸用三角架夹着鞋底子,左右手开弓,用麻绳上好鞋帮,经常晚上睡醒一觉,还看见他在纳鞋底儿,穿上爸爸做的鞋,走起路来梆梆作响,结实多了。爸爸还用木板给每人做拖鞋、小手枪、小汽车、小铅笔盒,还有小风筝、蛐蛐罐子、蜻蜓网等。
传承信仰
    爸爸是主带大的(西什库仁慈堂),从小虔诚侍主,以堂为家,当然他也忘不了将信仰传承下去,每天晚上边纳鞋底,边给我们讲几个有关信仰的故事。
    圣体、亚巴郎、念各种经、孝敬父母,怎样辅祭,弟弟们听得入神,如今我清楚记得他讲的一个故事。
    古时,两个辅祭员,在辅祭时怀疑杯中的酒是否是圣血,当神父举起圣爵时,鲜血不止,吓得辅祭员捣蒜式地磕头,磕得头破血流,匍匐在地,大声急呼“我信主,我们信主的血!”
    父亲看到我们几个孩子办告解有压力,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神父听了一个女子的告解,后来她的丈夫追问神父,他的妻子在告什么?神父不吐一个字,这个人就派人割去了神父的舌头,然后丢到河里。爸爸告诉我们,这个神父是所有神父的写照,他们自从接受了赦罪的权柄,是要永远、永远保守神工秘密的。不要胆小,不要害怕把自己的过失、不当的想法告诉神父,这样心里会高兴、会喜乐的。
    原来一去办神工我们总是像怀里揣着小兔子似的,真的发憷,自从爸爸讲这个故事,我们每当进堂时,就快乐地办告解、领圣体。没想到时隔60年之久,2015年9月16日,我随杨丽芬朝圣团去捷克朝圣,见证了这位故事中的若望神父。我目睹了当年神父听告解的壁画,抚摸了他的棺木。我们登上了查理大石桥,看到当年舌头被丢进的伏尔塔瓦河。河水湍急,神父的遗体飘上来的时候,头上显现了半圆形状的五颗星星。桥上有带五星的神父铜像,站在铜像前我想起父亲讲故事的场景,不由感慨万千。
    圣若望神父为保守神工秘密而献身,于1357年9月封圣。他的英雄气概感染着每一位朝圣者,人们在此肃立默哀。
    我的父亲、母亲于1992年的一个月内全都走了,病中他们的六个儿女伺候在身旁,二老妥领了终傅圣事,死后安葬于北京西北旺天主教墓地。每年的追思已亡全家人会不约而同从各地赶到这里念经、献弥撒。

本文标题:父爱如山又似水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