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周三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5-11-25 15:25:30 作者:翻译 / 四维团队
禧年2025: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IV):
基督的复活与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V):复活节灵修与整合的生态学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早上好,欢迎你们!
在这望德的禧年里,我们正在反思基督复活与当代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之间的关系 —— 亦即我们自身的挑战。有时候,这位永生者耶稣也想问我们:“你为什么哭泣?你在找什么?”的确,人无法独自面对挑战;而眼泪若能净化我们的双眼、解放我们的眼光,便是生活的恩赐。
若望圣史让我们注意到一个其他福音书中找不到的细节:在空坟旁哭泣的玛利亚·玛达肋纳并未立刻认出复活的耶稣,反而以为祂是园丁。确实,在叙述耶稣于圣周五傍晚被埋葬时,经文已十分明确:“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在那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里面还没有安葬过人。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坟墓又近,就在那里安葬了耶稣。”(若19:40-41)
就这样,在安息日的宁静和园子的美丽中,那场由对圣子背叛、逮捕、抛弃、定罪、羞辱与杀害所引发黑暗与光明间的激烈搏斗落下了帷幕;祂“爱了世上属自己的人,且爱他们到底”(若13:1)。“耕种并看守园子”是最初的使命(参 创2:15),而耶稣将其圆满完成。祂在十字架上最后的一句话——“完成了”(若19:30)——邀请我们每位重新发现这同一使命,我们的使命。为这个缘故,“祂俯首交付了灵魂”(同上)。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当时玛利亚·玛达肋纳以为自己遇见了园丁,其实她并非全错!她需要再次听到自己的名字,并从那位“新人”那里明白自己的使命。若望在另一处写下的“看,我把一切更新”(默21:5)。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向我们指出,人类极需一种默观的眼光:人若不是园子的守护者,就会成为园子的破坏者。因此,基督信仰的希望则回应了今日全人类所面临的居住在这园子中所暴露出挑战:在这园子里被钉的主如种子般被安放、而后复活并结出许多果实。
乐园并未丧失,而是重新被找到。耶稣的死亡与复活以这种方式成为“整合生态学”灵修的基础;离开这一基础,信仰之言无法扎根于现实,科学之言也无法进入人心。“生态文化不能被简化为针对污染、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等燃眉之急的一系列局部措施。必须有一种独特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政策、教育方案、生活风格与灵修,它们共同产生抵抗力。”(《愿祢受赞颂》111号)
因此,我们谈论“生态的皈依”,基督徒不能把这皈依与耶稣要求他们的方向逆转分开。玛利亚在复活节清晨的转身,正是这一标记:唯有不断皈依,我们才能穿越涕泣之谷,抵达新耶路撒冷。这段从内心开始、关乎灵性的章节,改变历史,公开吸引我们使我们,并激发团结:这团结以羔羊-牧者之名与能力,保护人与受造物免受豺狼的贪欲。
就这样,教会的子女现在得以与数百万青年及其他善心人士相遇;这些善心人士听见了穷人与大地的哭喊并触动了内心。更有许多人渴望通过与受造界建立更直接的关系,获得一种新会跨越诸多分裂的和谐。 另一方面,“高天陈述天主的光荣,穹苍宣扬他手的化工,日与日侃侃而谈,夜与夜知识相传。没有语,也没有言,是听不到的语言;它们的声音传遍普世,它们的言语达于地极。”(咏18:2-5)
愿圣神赐给我们倾听那些无声者之声音的能力。如此,我们将看见眼目尚未看见的:那座园子,即乐园;唯有接纳并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我们才能抵达的乐园。
特别问候
我很高兴今天上午欢迎各位讲英语的朝圣者与访客,特别是那些来自英国、爱尔兰、塞内加尔、乌干达、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越南和美国的。我特别问候来自路易斯安那州泽维尔大学(Xavier University)以及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大学的师生们。我虔诚地祈祷,愿当前的“希望禧年”能成为你们和你们的家人成为恩宠与灵性更新的时刻。我呼求吾主耶稣基督的喜乐与平安降福于你们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