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问答(卢第一 -二章)
2025-11-20 09:33:28 作者:刘铎

《卢德传》第一章 问答
问1. 本章发生在什么时代?起初发生了什么事?
答:本章发生在「民长执政时期」,这是以色列尚未设立君王、由士师(民长)治理的动荡时代。那时犹大地白冷发生了饥荒,一位名叫厄里默肋客的人便带着妻子纳敖米和两个儿子,逃荒至摩阿布乡间寄居。
问2. 纳敖米一家的背景是怎样的?
答:他们来自犹大的白冷,属厄弗辣大的人。厄里默肋客与妻子纳敖米育有两个儿子:玛赫隆和基肋雍。一家人迁至异邦摩阿布后定居下来。
问3. 纳敖米在摩阿布经历了什么悲剧?
答:纳敖米先是失去了丈夫厄里默肋客,接着她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去世。两位儿子曾分别娶了摩阿布女子为妻,一个叫敖尔帕,一个叫卢德。这样,纳敖米成了孤苦无依的寡妇,只剩两个儿媳。
问4. 纳敖米为什么决定回到犹大?
答:她听说天主垂顾自己的百姓,赐下食粮,犹大地的饥荒已结束,于是决定离开摩阿布回乡。
问5. 她劝两个儿媳做了什么决定?她的理由是什么?
答:纳敖米劝两个儿媳返回娘家再嫁,祝愿她们蒙受上主恩惠。她认为自己年老无子,不可能再给她们带来希望与保障。她甚至自认命运苦涩,说:“上主已伸手与我作对。”
问6. 敖尔帕与卢德分别作了什么决定?
答:敖尔帕亲吻了婆婆,含泪告别,回到自己的民族和神明那里。卢德却执意不离不弃,深情表白:“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除非死把你我分开。”
问7. 卢德的誓言有什么意义?
答:卢德的誓言不仅是对婆婆的忠诚,也是一种皈依的声明。她决意归属于以色列子民和天主雅威。这句话是旧约中最动人的忠信表达之一,后来常用于婚姻圣约中。
问8. 她们回到白冷时,众人有何反应?
答:城中的人对纳敖米的归来感到惊讶,妇女们说:“这不是纳敖米吗?”而纳敖米要求人们不要再叫她“纳敖米”(意为“甘美”),而要叫她“玛辣”(意为“苦涩”),因为她感受到天主使她由满盈归于空虚。
问9. 卢德和纳敖米抵达白冷是什么时节?
答:她们抵达白冷正是大麦收割开始的时候,这是春季,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生的开始,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灵修意义:
信德与苦难:纳敖米代表在苦难中挣扎的人,她坦然表达痛苦,但没有离弃天主。
忠诚与皈依:卢德的选择是天主带领下的自由响应,预表了外邦人也能归属于救恩的子民。
希望的种子:虽然本章充满悲苦,却在收割季节结束,暗示天主的眷顾已悄悄临近。
《卢德传》第二章 问答
一、背景与人物
1. 问:波阿次是谁?他与纳敖米家有什么关系?
答:波阿次是纳敖米亡夫厄里默肋客家族中的一位亲属,是一位有钱有势的人。他是以色列法律中所谓的“至亲义务人”(go'el),有责任照顾死者家族的遗孀及产业。
2. 问:卢德为什么要到田地里拾麦穗?
答:因为她和婆婆纳敖米生活贫困,为了谋生,卢德去田里拾取收割后剩下的麦穗。以色列律法(见肋未纪19:9-10)允许穷人和外方人拾取余麦。
二、波阿次的仁慈
3. 问:波阿次如何对待卢德?
答:他对卢德极为仁慈,命令仆人不要难为她,并允许她在他的田中拾穗,还赐给她水喝、食物吃,让她在使女中得安全与尊重。
4. 问:波阿次为什么特别恩待卢德?
答:因为他听说卢德对婆婆纳敖米极为忠诚,离开本国本族来归依以色列民族,这种牺牲与慈爱感动了他。他称她是投奔上主翼下的人,并祈求上主厚报她。
5. 问:波阿次的话中体现出怎样的信仰态度?
答:波阿次尊崇上主、认同上主是慈爱的保护者,并把人的善行交托给上主的报答。他将卢德看作信仰的同盟者,而不是外邦的陌生人。
三、纳敖米的反应
6. 问:卢德将拾来的大麦和剩下的食物带回家后,纳敖米有何反应?
答:纳敖米惊讶于她的收获,并称赞那眷顾卢德的人。得知是波阿次后,她称颂上主的仁慈,并指出波阿次是“至亲义务人”。
7. 问:“至亲义务人”在以色列法律中有什么责任?
答:他有责任为死者续后、赎回土地、保护寡妇等,是一种在法律和宗教义务下的亲属支持(见肋未纪25章,申命纪25:5-10)。
四、信仰与伦理
8. 问:卢德在田间的行为显示出怎样的德性?
答:她勤劳、不求安逸,从早到晚拾麦穗不休息。她谦卑、感恩、知礼,也尊重长辈和雇主,展现出她的德行和信仰的忠诚。
9. 问:本章中有哪些体现天主眷顾的记号?
答:卢德“恰巧”进入波阿次的田地,显示天主默默的安排;波阿次对她施恩,预示天主透过人施行慈爱;纳敖米也重新感受到上主的仁慈与希望。
10. 问:纳敖米为何劝卢德继续跟着波阿次的使女拾麦?
答:她为卢德的安全着想,不愿让她到陌生人的田里受羞辱或欺负。同时也意识到波阿次可能是天主安排的救援之人。
五、总结与省思
11. 问:《卢德传》第二章对我们的信仰生活有什么启发?
答:
天主透过人和环境悄然引导,使我们得益处。
卢德的忠诚与勤劳是一种默观式的信仰见证。
波阿次的仁慈提醒我们要善待弱小与外来者。
纳敖米的希望重燃,也让我们看到天主不忘记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