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国兴神父:高德天主教堂(1999)
2025-11-11 13:41:36 作者:段国兴神父
编按:这是已故段国兴神父早年撰写的高德天主堂的简史。其始末如下:
2022年9月9日,辽宁教区郭树民神父去世后,在开始关注和收集当地老神长们的史料时,首次通过辽宁教区郭景成神父读到了段神父昔日撰写的《高德天主堂》简史。
史料显示,1998年11月16日,段国兴神父因健康原因,由铁岭靠山堂区调至高德堂区休养并服务。在此期间,辽宁教区发起堂区史料编纂工作,邀请各堂区神父参与编写。
据时任辽宁教区副主教(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的郭景成神父回忆,段神父虽在休养期间,但仍不顾身体虚弱,积极响应教区号召,认真撰写了阜新市高德天主堂的珍贵史料,并得以保留下来。

1998年11月中旬民主堂区和高德堂区的一些教友在高德天主堂欢迎初来的段神父(图片:高德堂区)
今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神长,深切缅怀其服务教会的一生,今谨将段神父于1999年6月17日完成的高德堂区历史文献作一摘编。这份史料不仅记录了高德堂区的发展历程,更体现了段神父对教会历史工作的热忱与负责。愿段国兴神父笔下的《高德天主教堂》一文能帮助读者了解当地教会历史,丰富中国教会及辽宁当地的史料,并以此表达我们对东北地区最后一位高龄神长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纪念。

今日高德天主堂(图片:高德堂区提供)
★★★
高德天主教堂
段国兴
阜新市是东北地区煤炭产地,(1990年代后期的)市政规划包括五区两县,市内有三区:太平区、海州区、新邱区;市郊两区:细河区、清河门区。两县:阜新县、彰武县。
阜新市原来只有一座天主教堂,坐落于细河区韩家店镇民主村,教堂建筑宏伟壮观,重建于1991年4月,建筑面积1000多平米,全堂区教友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6000人之多。文革后恢复宗教活动,1981年12月24日,霍清文神父来民主村任本堂职直到1998年12月25日逝世。霍神父17年为播种耕耘呕心沥血,最后把一生的满腔热血洒在民主,是民主新教堂的奠基人,为怀念老神父的功绩,教友们把神父骨灰安放在三层钟楼上。
开堂后,新入教人数逐年增长,但居住分散,每逢主日、瞻礼各地教友们都到民主堂参与宗教生活。
当时教友不到100人,老教友家庭仅有10来户:卢云生、郭宝玉、王海志、刘永泉、孙杰、贾书怀、郑连举、赵玉林、王亚峰、陈宏斌等。随着教友逐年增多,为节省教友的开支,满足教友们的心愿,每月由民主来神父送弥撒行圣事。开始教友集中到几家:卢云生家、郭宝玉家、李淑仁和吴国栋家,但这不是长法,教友提议购买一块适合地方,几位教友和神父共同看了几处都不合适。最后由教友张友生老两口提议,有一座私人宅地在售,正房4间,耳房2间,面积不足150平米。57号矿井离小火车站近,方便,经教友和神父协商议定,教友集资,教会再拿出一部分资金,以35000元买下陶树奎的宅院,作为临时教友集会点。
1994年3月6日双方签订契约,产权属于教会。1994年3月31日在新址作头台弥撒。由于房屋狭小,容纳不下,当年5月正房又接出两间。1995年春又扩建了宽2.5米、长6米的走廊。
不料仅仅半年,1995年10月3日房屋意外塌陷,从此集会点又成为泡影,宗教生活又停止了。
“上主不负善心人”,全体教友齐向天主哀求。在人眼中是一件坏事,而在天主的计划中,坏事却变成了好事,他的奇妙安排,人不能估测,他考验我们,让我们以耐心和依靠之心期盼他的慈爱。
教友们并没因塌陷而灰心丧志,仍如往昔,群策群力,异口同声推举李淑仁教友独自一人承担此重任。李淑仁虽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并没有后退,他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不顾别人的讽刺和误解,一心为主的事业,为全体教友的身灵益处,四处奔波,上上下下沟通,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终于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半年的血汗劳累换来了高德一井(原通风井口,今称“高德一坑”——编注)。这儿总面积915平方米,这就是今天高德教会的雏型。
既已有了新址,1996年3月6日,教友开始扒房子,一切什物,临时存放在孙杰教友家中保管,全体教友全力以赴投入维修车房,垫屋里屋外,抹屋里地面,垒院墙等工程。1996年3月31日在新址作首台感恩弥撒,教友喜泪盈眶,感谢主恩。

段神父在高德堂做弥撒((图片:高德堂区)
虽有了祈祷的地方,但门房、神父和修女住屋还没有,又开始着手修建房屋6间,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就是高德教会萌芽期,白手起家,由无到有,由穷到富一段路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上主时刻在扶助我们实现他的伟大计划。
1997年3月27日阜新市天主教高德教堂正式获得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行圣事作弥撒用的一切物品,残缺不全,又无经济来源,因陋就简,教友贾书清亲手制作蜡台、圣体盒、圣体光、提炉等,教友们又开始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高德一井附近环境清静,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周围教友都可以很便利地前来教堂参与弥撒。当时教友们分散点多,细河区:水泉镇、高德营子、高德营子西山、五家子、郭家洼子、大巴沟、塔子沟、猪家窑。常营子镇:玍海西,四合镇:六家子。市内太平区:孙家湾、高德东山、西部、沟东、街道、红树、煤海、铁道工区、海州矿、住宅、三坑、平台、二厂、城南街道、五龙……新邱区:六部、西部、北部、南部、中部、街基。阜新县:县城、邱家店、阿金东站等地。
这就是近三年来高德教会发展的实况,每主日参与弥撒的教友人数估计600—700人。1998年11月16日,我因病休由铁岭靠山到高德,回忆往事由无到有,由穷到富,直到完善,处处事事都是全体教友在信德的力量支配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由血而凝聚成的硕果,不忘本,不忘恩,常感谢主恩。
1997年3月27日,高德已是一个教堂,教会的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被市评为文明模范教堂。教堂内又增添了所需的用品:电子琴、音响、祭衣、圣诞节用的汉白玉塑像等。生活上逐步增添了洗衣机、排油烟机、煤气罐、饭桌、被褥等。
管理上:根据教友居住分散的特点选出点长,负责管理掌握本点内教友灵肉的需求,组成献爱心小组,每周看望孤独无依靠的老人。
除了提高教友超性的素质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在阜新市教会的历史上谱写了开创了新的篇章,组织文艺小组:1998年冬迎圣诞和1997年迎香港回归,受到政府的好评。1999年为迎接建国50周年和澳门回归,认真排练节目,在社会上树立了教会的新形象。
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障碍,摆在我们面前,但我们不要怕。耶稣说:“小信德的人,不要怕,有我与你们在一起。”在天主大力的支持下,去拼搏,去克服,去战胜,满怀信心创造迎接未来高德教堂的曙光。
(作者:时任高德天主堂本堂段国兴神父,书于1999年6月17日高德教堂)
★★★

1996年8月—1998年11月段国兴神父在铁岭靠山堂区服务期间
(供图:林神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