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二)缅怀东北最后一位高龄神长段国兴神父:谦卑进修 留院服务


2025-11-08 18:44:02 作者:光来洞见

重返修院

1985年9月,在沈阳天主教神学院(成立于1983年3月)开学两年后,段国兴修士终于重返修院——进入沈阳天主教神学院进修学习。时年56岁的段修士虽已近花甲之年,仍与两届年轻修士一同听课、祈祷、用膳,并协助院长杜世才神父教音乐。

在修院期间,段神父(晋铎前后)虽对同学们关怀有加,却鲜少提及个人过往。记得当年他住在三楼东头大宿舍旁边的一间小宿舍。他给大家的印象是沉默寡言,稳重谦和、任劳任怨。

段神父去世后,第一班的同学,河北沧州的刘良善神父回忆:“段国兴神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慈祥温和、谈笑风生。记得他负责指导修院唱经班时,尽职尽责。每当修生进堂祈祷、参与弥撒,他总是最早到、最晚离。他的言行举止深深感染着大家。我们很快成了忘年交。我们几个年轻修生闲暇时常聚在他房间畅谈,时而分享灵修体验,时而探讨各地福传状况,时而向他请教圣乐及礼仪知识。他总以爱心和友谊陪伴我们。”

1986年5月晋铎后的段国兴神父与六位同学(前排自左至右:张印剑、段国兴神父、于汝松;后排自左至右:张双桥、滑世宠、李守义、刘良善)在沈阳主教府楼顶合影。(上图)

作为段神父晋铎时的辅祭员和第一班同学,黑龙江省阿城区本堂刘廷国神父至今还记得段神父刚入学时的情景:“尽管他是以年长老修士的身份入学,但他每天都是准时或提早进堂,并与我们一起学习,一样遵守纪律,从来不搞特殊化,为我们年轻修生树立了谦卑榜样。另外,记得当时我们每名同学都有各自负责打扫的卫生区域。他每天总是按时打扫自己分担的区域。后来,我们俩被分配到一起打扫厕所。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分担区,抢着干脏活累活。他的言行,对我和同学们的修道生活影响极大。”

留院任教

1986年5月4日,57岁的段国兴修士经过多年的磨练,终于晋铎,并应邀留院任教服务。在教音乐的同时,他也教圣经及灵修,曾在修院陪伴第一、二、三班的修生度过了七年时光。

1987年12月沈阳天主教神学院第一届修生毕业合影(前排自左至右:)段国兴神父、夏振宇神父(1931-2002)、杜世才神父(1917-2002)、丁汝勤神父,谷忠秀老师、李贵林老师(1924-2017)。

作为第二班的修生,辽宁教区的付晓岩神父至今仍清晰记得:“段神父当年曾为我们教授音乐和圣经课程。他精通音乐,能唱能弹,而且无论是歌唱还是演奏,都表现得十分出色。段神父为人极为谦卑,上课做事又极其认真严谨。他的勤劳美德,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在修院教书服务期间,还是退休养老期间,他总是谦卑待人,经常主动干活劳动,帮助别人。段神父以谦卑、勤劳和热忱等美德,为我们树立了表样,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付神父续说。

1987年12月沈阳天主教神学院第一届修生毕业合影。前排自右至左:金沛献神父(1989年晋牧)、丁汝勤神父(1919—2006)、(吉林)两会王维民主任、辽宁伊协李鸿宾阿訇、河北扈本讯处长、张化良神父(1988年晋牧)、辽宁高森局长、杜世才神父、辽宁白非副局长、河北蒋陶然神父(1989晋牧)、黑龙江赵利刚局长…… 第二排自左至右:刘海春同学(1989年晋铎)、于汝松同学(1988年晋铎)、辽宁两会秘书长魏显阳、牛玉生老师(古代汉语)、王冬尽老师(现代汉语)、王长民老师(法学)、(英文)朱桂林老师、XXX、夏振宇老师(1989年晋铎)、辽宁溪处长、谷忠秀老师。(段国兴神父立在左上角。)

作为第一班同学,1987年毕业后留校服务与段神父一起共事数年的郭令凯神父说:“至今难以忘却这位学长的平易近人、谦卑和蔼,以及他对待职责的一丝不苟!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7年夏,辽宁教区部分神长在大连天主堂避静后合影。(自左至右:)张玉坤(1929-2020)、张永慧(1921-2012)、金沛献(1924—2008,1989晋牧)、段国兴(1929—2025)、郭树民(1931—2022)、赵廷显(1928-2005)。

1980年代中后期段国兴神父在沈阳修院期间

据第一班毕业的同学,辽宁教区郭景成神父回忆,段国兴神父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日坚持阅读图书。他尤其喜欢圣书。遇到精彩的内容时,他都会认真地做笔记、抄录、撰写感受,有时甚至会将整本他认为有益的圣书亲手抄写下来。

这一看似微小的习惯,却折射出了段国兴神父勤奋好学的作风、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与坚韧不拔的意志。正是这样的活波信德和品格及修养,使他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无惧孤独与艰难,最终成为一名上进而称职的司铎,也为他日后在修院中的教书育人、在堂区中的教化人灵,奠定了坚实的灵修和文化基础。

段神父多年来所持守的良善阅读习惯、勤奋作风、活泼信德、执着追求与坚韧意志,是否也值得身处今日自媒体网络时代的我们深思并效法?

饱经沧桑

段国兴神父自少年时代回应主的召叫,矢志追随基督,便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坎坷的修道之路。从原热河教区松树咀子尚德小修院,到天津西开法汉中学,再至北京文声大修院、武汉两湖总修院,他在风华正茂的黄金年华,却迎来了近二十载的磨难岁月。直至那场运动结束,他才得以重返故土,在守望中等候新生的契机。(参见其讣告简历)

段神父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三。这张老照片中,风华正茂的段国兴修士与兄弟及侄子侄女们合影,影像估计摄于1958年前,是他三十岁之前的珍贵留影。

从1950年代那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上图居中者),到1982年面容憔悴、白发渐生的老修士(下图后排居中者),段国兴神父经历了1958年被迫离开修院,至1985年慎重抉择后再次回到修院的漫长历程。无论是在中苏边境的兴凯湖劳改农场,还是吉林白城地区的洮儿河劳改农场,近二十载(1958—1976)的劳动教养岁月,抑或文革后被遣返家乡的近十年光阴,他是如何度过这漫长而艰难的蹉跎岁月的?

两张照片之间,沧桑岁月深深烙印在他的面容上,唯有一双清澈的眼睛未曾改变——那坚定如初的目光,正是他信德不移、信念永驻的写照。

1982年9月14日,段国兴修士(二排居中)与几位老神父及老修士。此时的他已鬓发渐白,面容刻满风霜。

信德不移

“然而,正是在这漫长的等待与磨砺中,段神父对天主忠贞不渝的信德熠熠生辉。环境的巨变、生活的艰辛,从未熄灭他心中追随基督、服务教会的圣召之火。他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默默积蓄力量,等待发芽的时机。终于,在57岁那年,天主仁慈的双手将他托起——1985年他进入沈阳天主教神学院进修,并于次年5月4日荣晋铎品!”(——参考辽宁教区“段国兴神父的追悼词”)

2025年7月10日,在段国兴神父的殡葬弥撒中,辽宁教区裴军民主教如此评价这位前辈:“五十七岁,在许多人准备安享晚年的年岁,段神父却迎来了生命中最迟开却最绚烂的圣召之花——晋铎成为基督的司祭。这是何等晚熟的圣召!这份迟来的恩典,满载着天主对他漫长忠心等待的嘉许。”

段国兴神父始终不忘修道初衷,始终无怨无悔耐心等待,始终积极面对困难挑战,始终热心勤奋向上的品质,希望为今日的我们每一个人有所启发!让我们珍惜当下、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积极向上,奉献服务。

段国兴神父始终不忘修道初衷,无怨无悔,总以耐心面对等待,以积极迎接困难挑战,以热忱勤勉奋进——这样的人生态度,愿为今日的我们有所启发。让我们珍惜当下、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积极向上,奉献服务。

岁月如河,段国兴神父从青年、中年行至老年,今已蒙召归返天乡。然而,他在修院与堂区中留下的身影,依然深深印刻在认识他的人们心中——无论是他俯首案前阅读备课的专注,还是跪于圣堂诵经祈祷的热心;无论是带领唱经班时轻抚琴键的温柔,还是倾听同学与教友倾诉时慈祥垂目的容颜。这些记忆的片段,如圣体柜旁边的长明灯,持续温暖着每一个曾与他相遇的心灵。

(未完待续)

本文标题:(二)缅怀东北最后一位高龄神长段国兴神父:谦卑进修 留院服务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