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天主的两个翅膀
2025-10-28 09:18:47 作者:罗晓平神父
引言:人心中对真理的渴望
在每一位基督徒的心灵深处,都埋藏着一颗对真理的渴望、一份对无限的追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些深刻的问题,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引导着我们人生的航程。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在其深刻的通谕《信仰与理性》(Fides et Ratio)中,以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人类认识天主的两种方式:“信仰与理性,好比是人类精神赖以飞翔,瞻仰真理的两只翅膀。”这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共同协作,才能带领我们飞向那作为万有真原与终向的天主。
我在这个牧灵随笔中,为广大的读者们,阐述这一深刻的道理。我们将一同探索理性与信仰这两条认识天主的道路,理解它们各自的独特性、相互的辅助关系,并回顾这一思想在教会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最终思考它对我们现代人寻求天主所带来的深刻启发。
一、 我们人类认识天主,有两个方法:理性与信仰
天主,作为无限的奥秘,祂的存在超越我们有限的理解力。然而,慈爱的祂并没有将自己完全隐藏起来,反而透过两种主要的方式,向我们彰显祂自己。这两种方式,就是理性和信仰。
理性:这是天主赋予我们每一位受造物,特别是人类的宝贵天赋。透过我们的理智、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可以在受造界中发现造物主的印记。如同我们欣赏一幅精美的画作,会自然而然地赞叹画家的巧思与技艺;同样,当我们凝视宇宙的浩瀚、大自然的奇妙、生命的复杂以及人心对美善的追求时,我们的理性会引导我们去探寻那位创造这一切的“第一因”和“大艺术家”。
信仰:然而,单靠理性,我们对天主的认识是有限的、间接的。为了让我们能更亲密、更深刻地认识祂,天主选择主动地、直接地向我们启示祂自己。这份启示,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主的圣言”,其顶峰是在耶稣基督身上完全地彰显出来。信仰,就是我们以整个生命对天主这份爱的启示所作出的回应。它是一种信赖、一种交托,是理智和意志在天主恩宠的助佑下,对天主所启示的真理表示悦服。
二、 何谓理性认识天主之路?
理性认识天主之路,又被称为“自然神学”,即透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智之光,从受造物的美善和秩序中,推论出造物主的存在和祂的某些属性。这条道路向所有人开放,无论其文化背景或宗教信仰如何。
1.从受造界看造物主
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书》中明确指出:“自从天主创世以来,祂那看不见的美善,即祂永远的大能和神性,都可凭祂所造的万物,辨认洞察出来。”(罗 1:20)当我们仰望星空,惊叹宇宙的宏伟与秩序;当我们俯察大地,欣赏花草树木的精致与和谐;当我们反观自身,思考生命的奇迹与人性的尊严,我们不禁会问:这一切是从何而来的?
理性的思考会告诉我们,这一切的背后,必然有一位智慧的创造者。宇宙万物并非偶然的产物,而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结果。这种从结果回溯原因的逻辑推理,是人类理性的基本功能。
2.圣多玛斯·阿奎那的“五路论证”
中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圣多玛斯·阿奎那,系统地总结了通过理性证明天主存在的五种方法,被称为“五路论证”。这五条道路,并非数学公式般的冷硬证明,而是引领我们理性思考的五条路径,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窥见天主的存在:
(1) 第一推动者 (The First Mover):我们在世界上看到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中。任何运动的事物都是由另一个事物推动的。这个追溯的过程不能无限地进行下去,否则就无法解释最初的运动从何而来。因此,必然存在一个“第一推动者”,祂推动一切,但自身不为任何事物所推动。这位“第一推动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主。
(2)第一因 (The First Cause):在世界上,我们观察到万事万物都有其原因。每一个结果都有一个原因,而这个原因本身又是另一个原因的结果。同样,这个因果链条不能无限地回溯。因此,必然存在一个“无因之因”,即“第一因”,祂是万物存在的原因,但自身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原因。这位“第一因”,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主。
(3)必然的存在 (The Necessary Being): 我们看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偶然的”,它们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它们有开始,也有终结。如果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的,那么就可能有一个时刻,什么都不存在。但如果曾经什么都不存在,那么现在也就不可能有任何东西存在,因为“无”不能生“有”。因此,必然存在一个“必然的存在”,祂的存在是其本质的一部分,祂是所有偶然存在物的基础。这位“必然的存在”,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主。
(4)完美的典范 (The Ultimate Goodness): 我们在世界上会评判事物的美善、真假和高贵程度。这种比较意味着,我们心中有一个绝对完美的标准。事物的完美程度不同,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分享了那终极的完美。因此,必然存在一个最真实、最美善、最高贵的存在,祂是万物美善的源头和典范。这位“完美的典范”,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主。
(5) 智慧的设计者 (The Intelligent Designer):我们观察到,即使是没有理智的物体,例如行星的运行、植物的生长,它们的行动都指向一个特定的目的,展现出一种内在的秩序和规律。这种有目的的运作,不可能出自偶然,而必然源于一位智慧的设计者,祂为万物设定了目标和规律。这位“智慧的设计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主。
这五条道路,从不同的侧面,运用我们的理性,向我们指明了天主的存在。它们邀请我们开放我们的心智,去认识那位在我们周围世界中留下清晰印记的造物主。
三、 何谓信仰认识天主之路?
虽然理性可以带领我们走到天主的门前,但要进入祂的内室,亲密地认识祂、与祂建立生命的连结,我们就需要另一条道路——信仰。信仰认识天主之路,是基于天主主动的、慈爱的自我启示。
1.天主的启示:祂主动与我们交谈
天主教信仰的核心,是相信天主并非一位遥远、冷漠的“钟表匠”,而是一位愿意与人建立关系、充满慈爱的父亲。祂在人类历史中,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向我们说话。这份启示,在旧约时代,透过先知们的口传递出来;在新约时代,则透过祂的圣子耶稣基督,达到了圆满的高峰。耶稣基督,以祂的言行、生活、苦难、死亡与复活,将天父的爱完全地启示给我们。
2.启示的传递:圣经、圣传与教会训导权
天主的启示,这份宝贵的礼物,是如何传递给我们今天的人呢?教会教导我们,天主的启示透过两个紧密相连的渠道流传下来:圣经和圣传,并由教会的训导权来加以权威性的解释。
(1)圣经: 是天主在圣神的默感下所写的话语。它是教会信仰的基石,记录了天主的救恩计划,从创造天地到耶稣基督的降生、死亡与复活,以及早期教会的生活。我们透过诵读圣经,可以直接聆听天主对我们说的话。
(2)圣传: 圣传并非独立于圣经之外的另一套道理,而是宗徒们从耶稣基督的言行和圣神的教导中所领受的,并透过他们的宣讲、榜样和建立的制度,完整地传递给教会的活生生的信仰。圣传体现在教会的礼仪、信经、教父的著作以及整个教会的生活和祈祷中。圣经本身就是在圣传的怀抱中诞生和被认定的。
(3) 教会训导权: 为了确保天主的启示能被正确无误地保存和传递,耶稣基督赋予了祂的教会——以伯多禄的继承人教宗和与他共融的主教们为首——权威性的训导职责。训导权并非高于天主圣言,而是为圣言服务,忠实地解释圣经和圣传中所包含的启示真理。
这三者——圣经、圣传和教会训导权——如同一个三脚架,彼此支撑,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我们信仰的坚实基础,确保我们所领受的,是来自天主的原汁原味的启示。
四、 理性与信仰的相互关系:互异关系与辅助关系
在认识天主的旅程中,理性和信仰并非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更不是相互对立的敌人。它们虽然在起点、方法和对象上有所不同,却最终指向同一个真理的源头——天主。它们的关系是“互异”而又“辅助”的。
1.互异关系:各自独立的领域
理性的起点是我们的经验世界,它运用逻辑和推理,去探索可被观察和验证的真理。它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性的规律。信仰的起点是天主的启示,它需要我们以信德和谦逊去接受那些超越我们理性理解范围的奥秘。它的对象是天主自身的内在生命(如三位一体的奥秘)和祂的救恩计划。
教会从不要求我们盲目地相信,也不认为信仰可以取代理性的探索。同样,理性也不能僭越自己的界限,去论断那些属于信仰领域的奥秘。就如我们的两只眼睛,虽然各自有不同的视角,但只有同时运用,才能获得完整而立体的视觉。
2.辅助关系:携手走向圆满真理
理性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种美妙的互动和辅助关系。
(1)理性为信仰铺路:理性的探索,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帮助我们破除迷信和错误的观念,为接受信仰做好准备。例如,哲学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唤醒人心对超越存在的渴望。历史和科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圣经的背景和内容。
(2)信仰光照并提升理性:信仰开启了理性的新视野,将它引向它单靠自身力量无法企及的领域。信仰为理性提供了最终的意义和方向,使理性的探索不至于在琐碎的细节中迷失。信仰的真理,如天主是爱、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等,为我们的理性思考提供了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崇高的目标。
(3)当理性和信仰分离时,就会产生两种极端:
理性主义:过分高举理性,拒绝接受任何超越其理解能力的真理,最终可能导致对天主的否认和唯物主义的盛行。
信仰主义:轻视甚至贬低理性的价值,认为信仰是盲目的、非理性的情感冲动,这可能导致迷信和狂热,也使信仰无法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天主教会所倡导的,是理性和信仰之间的一种和谐的张力,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们如同两位挚友,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彼此尊重、相互启发、携手前行。
五、 这个真理在历史中的发展
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是教会两千年来不断反思和深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伟大的圣师和思想家,都为此贡献了他们卓越的智慧。
1. 圣奥古斯丁:“我信,为能理解”
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是教会早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本人就曾经历过从理性主义的骄傲到谦卑信仰的皈依历程。在他的名著《忏悔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年轻时如何在各种哲学思潮中挣扎,试图单靠自己的理智去寻找真理,却屡屡碰壁,陷入怀疑和情欲的泥潭。最终,他认识到,人心的真正安宁,唯有在天主内才能找到。
奥古斯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原则:“我信,为能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信仰与理解的正确次序。信仰并非理解的终点,而是理解的起点。我们首先需要透过信德,接受天主的启示,如同孩子信赖父母的话语一样。然后,在这份信赖的基础上,我们的理性才能被光照,去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所信仰的奥秘。对奥古斯丁而言,信仰开启了理解的大门,而理解则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信仰。
2.圣安瑟尔谟:“信仰寻求理解”
被誉为“经院哲学之父”的圣安瑟尔谟(St. Anselm, 1033-1109),延续并发展了奥古斯丁的思想,提出了“信仰寻求理解”的口号。他认为,一个基督徒不应该满足于仅仅相信,而应该渴望去理解他所信仰的内容。
安瑟尔谟最著名的贡献是提出了关于天主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这个证明的核心思想是:我们在心中有一个“无法设想比之更伟大者”的观念。而这个“最伟大者”如果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那它就不是最伟大的,因为一个同时存在于思想和现实中的“最伟大者”会比它更伟大。因此,这个“无法设想比之更伟大者”必然存在于现实之中。这个证明虽然在哲学史上引发了很多争论,但它完美地体现了“信仰寻求理解”的精神——从对天主的信仰出发,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去探索和论证信仰的合理性。
3.圣多玛斯·阿奎那:理性与信仰的和谐
圣多玛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 1225-1274)是天主教神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所处的时代,正值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被重新介绍到西方,给当时的基督信仰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许多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的启示信仰是无法相容的。
然而,多玛斯以其超凡的智慧,成功地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与天主教的信仰道理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整合。他明确区分了哲学(理性)和神学(信仰)的领域,肯定了它们各自的独立性和价值,同时又深刻地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和谐与互补。他认为,真理只有一个,无论是来自理性的发现,还是来自信仰的启示,最终都源于同一个天主。因此,正确的哲学与正确的信仰之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矛盾。
多玛斯的名言“恩宠不毁灭本性,而是成全本性”也完美地适用于理性和信仰的关系。信仰(恩宠)不会摧毁或取代理性(本性),而是治愈它、光照它、提升它,使它能达到其自身无法企及的高度。
4.圣若望保禄二世:飞向真理的两只翅膀
在二十世纪末,面对现代和后现代思潮对真理的怀疑和解构,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颁布了《信仰与理性》通谕,为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提供了当代最权威和最深刻的阐述。
他痛切地指出,现代思想的一个巨大悲剧,就是将理性和信仰分离开来,导致理性陷入了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泥潭,而信仰则有沦为个人主观情感和迷信的危险。许多现代哲学家不再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而满足于对局部和短暂真理的分析,使哲学失去了其原有的崇高使命。
面对这种“理性的悲剧”,教宗大声疾呼,邀请全人类重新发现理性和信仰的和谐关系。他重申了“信仰与理性,好比是人类精神赖以飞翔,瞻仰真理的两只翅膀”这一核心思想。他鼓励哲学家们勇敢地重新承担起探索终极真理的责任,也邀请神学家们向哲学开放,以更深刻、更具说服力的方式,向现代世界阐明信仰的奥秘。这道通谕,是教会向当代世界发出的一份充满智慧和希望的邀请,呼吁人们重新展开理性和信仰的双翼,勇敢地飞向真理的万丈光芒。
六、 这个道理对现代人们认识天主的启发
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理性和信仰的和谐统一,对我们每一位寻求天主的现代人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1. 面对科学主义的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科学的巨大成就,使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科学是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凡是科学无法验证的,都是不存在或不可信的。这种“科学主义”的态度,往往导致对信仰的排斥。
然而,教会关于理性和信仰的教导提醒我们,科学和信仰并非对立,它们处理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科学研究“如何”(how)运作,即物质世界的规律和机制;而信仰探寻“为何”(why)存在,即万物的终极意义和目的。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完全可以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事实上,对宇宙秩序的深入探索,反而更能激发人对那位智慧创造者的敬畏之心。理性和信仰的结合,能让我们对世界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
2.在相对主义的迷雾中找到方向
后现代思潮宣扬“没有绝对真理”,认为一切价值都是相对的,这使得许多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在生活中失去了方向感和判断力,陷入了意义的真空和精神的漂泊。
理性和信仰的结合,是我们抵御相对主义侵蚀的坚固磐石。理性帮助我们认识到,存在着一些普世的、客观的道德法则,这些法则根植于人性之中,并非可以随意改变。而信仰则告诉我们,这普世的真理和美善,其最终的源头是天主自己。耶稣基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 14:6)。在基督内,我们找到了人生的“北极星”,找到了衡量一切价值的终极标准。
3.以整全的人性活出信仰
一个健康的信仰生活,必然是理性和情感、头脑和心灵、祈祷和行动的有机结合。理性和信仰的双翼,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天主,也帮助我们活出一个更丰盛、更整合的生命。
用理性深化信仰: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和他人,特别是年轻人,不要害怕提问,要勇敢地去学习教会的道理,阅读圣经和圣师的著作,用我们的理智去“寻求理解”。一个经过理性思考和检验的信仰,会更加坚固和成熟。
用信仰引导生活:同时,我们不能让信仰仅仅停留在头脑的知识层面。信仰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体现在我们每天的选择和待人接物上。我们要祈求天主的恩宠,让信仰的真光,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引导我们的意志去选择美善。
在生活中见证和谐:在这个常常将信仰与理性对立起来的世界里,我们每一位天主教徒,都有责任以自己的生活,为这两者的和谐统一作见证。我们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理性精神;同时,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由信仰而来的仁爱、喜乐、和平与希望。让人们在我们身上看到,一个有信仰的人,可以是一个多么热爱思考、拥抱真理、充满智慧和人性光辉的人。
结语:展开双翼,飞向永恒的真理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认识天主的旅程,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妙、最激动人心的探险。在这条道路上,天主赐予了我们两只强而有力的翅膀:理性和信仰。让我们不要因偏废其一而折断翅膀,也不要因恐惧飞翔而将它们束缚。
让我们勇敢地展开理性的翅膀,去探索受造界的奇妙,去欣赏人类思想的深邃;同时,也让我们满怀信赖地展开信仰的翅膀,去拥抱天主慈爱的启示,去翱翔于奥秘的属神天空。
愿我们在圣神的引导下,善用这两只翅膀,不断地飞升,超越世俗的喧嚣和内心的迷惘,最终抵达那永恒的真理、美善与爱的源头——我们的主、我们的天主。在那里,我们将不再需要透过镜子观看,而是要与祂面对面,享受永恒的福乐与光明。阿们。
2025.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