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周三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5-09-11 17:16:47 作者:翻译 / 四维团队
禧年2025: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III):
耶稣的逾越节(VI):死亡。“耶稣大喊一声,就断了气”(谷15:37)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早上好,感谢你们的光临: 一个美好的见证!
今天我们将默观耶稣在此世生命的高峰: 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福音证实这一值得用真正智慧去默观的非常珍贵的细节。在十字架上,耶稣并非在沉寂中死去,也不像逐渐燃尽的蜡烛慢慢地熄灭,而是在一声呼喊后交付了生命: “耶稣大喊一声,就断了气。”(谷15:37)。那声呼喊包含了一切:痛苦、舍弃、信赖、奉献。那不仅是身体离去的呼喊,也是交托生命的最后记号。
耶稣大喊之前有一个问题,这是可能发出的最令人心碎的问题之一: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何舍弃我?”。这是圣咏22篇的第一节的内容,但在耶稣口中,这句话却承载了非凡的重量。这位一直与圣父亲密共融的圣子,如今却体会到了默不作声、缺席不在和险恶之地。这不是信仰危机,而是爱的最末阶段--完全交托到终极之爱的最末阶段。耶稣的大喊并非绝望之音,而是真诚之声,是将真理推向完美,是在万籁俱寂时依然坚守的信念。
那一刻,天空变得昏暗,圣殿的帐幔也被撕裂 (参 谷15:33,38)。仿佛宇宙本身也在参与这种痛苦,同时也在揭开某种新的事物。天主不再居住在帐幔之后 —— 祂的面容如今在被钉十字架的这位身上完全显现。正是在这个破碎的人身上,最伟大的爱得以展现。正是在这里,我们能够认识到一个没有保持距离的、历经我们的痛苦直到最后的天主。
那个百夫长,一个外人,理解这点。不是因为他听了一个演讲,而是因为他亲眼目睹了耶稣以那样方式死去: “这人真是天主子!”(谷15:39)。这是耶稣死后第一个信仰宣誓。这是一个大喊所结出的果实,这大喊并没有随风消逝,而是触动了心灵。有时候,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们就用声音来传达。当内心充满情感时,就会发出呼喊。这并不总是软弱的表现; 它可能是一种人性的深层行为。
我们习惯于认为大声哭喊是某种应该被压制的混乱行为。然而,福音赋予我们哭喊极高的价值,提醒我们它可以是祈祷、抗议、渴望或交托。当在言语穷尽时,它甚至可以成为祈祷的极致形式。在那哭喊中,耶稣倾尽了他所拥有的一切: 他的全部爱、全部希望。
是的,因为这也是一放弃希望的呼喊。当人相信有人仍会听到时,他就会发出呼喊。这种呼喊并非出于绝望,而是出于渴望。耶稣并没有向天父发出怨言,而是向他倾诉。甚至在无言中,他确信天父就在那里。并且,藉此方式,他向我们展示,即使在一切都看似无望的时候,我们的希望也能喊出来。
故此,呼喊变为一灵修的动作。这不仅是我们出生时的第一个动作,当我们呱呱坠地时啼哭: 它也是活着的一存在方式。人痛苦时会哭,但在有爱、呼唤或祈求时也会哭。哭喊是在宣告我们是谁,表明我们不想在沉默中消逝,我们仍有东西可以奉献。
在人生旅程中,有时,将事情藏在心底可能会慢慢毁了我们。耶稣教导我们,只要哭喊是出于真诚、谦虚,并且是对天父的倾诉,就不必害怕哭喊出来。如果这哭喊源自于爱,那么它永远不会毫无意义。而如果它是向天主哭喊,就永远不会被忽视。这是一种方式,让我们不屈服于怀疑,仍继续相信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也从主耶稣那里学到这一点: 当面临极端考验的时刻到来,我们要学会呼喊出希望。不是去伤害,而是将我们自己托付。不是去对人大喊大叫,而是敞开我们的心扉。如果我们的呼喊真诚,它可能成为新曙光的和新生命的门槛。就像耶稣那样: 当一切似乎都已结束的时候,实际上救恩即将开始。如果它伴随着天主儿女的信任与自由呈现出来,我们人性痛苦的声音结合基督的声音,可以成为我们以及我们周围人的希望之源。
_____________
问候:
我很高兴在今天早上欢迎讲英语的朝圣者和游客,特别是那些来自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丹麦、马耳他、挪威、乌干达、印度、印尼、以色列、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多米尼加和美国的朝圣者。怀着虔诚的祝福,希望这望德禧年能够成为你们和你们的家庭一个充满恩宠和灵性更新的时刻。我呼求吾主耶稣基督的喜乐与平安赐给你们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