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出二三-二四章)


2025-07-29 09:39:36 作者:刘铎

《出谷纪》第23章 问答

内容分为四大主题:正义、公义的社会秩序、安息与庆节、上主的应许与保护。

一、正义的要求

问1:为何不可以随从多数作恶或传谣?
答:因为真理不在于人多,信徒应遵循天主的正义,而不是人的偏私;传播谣言或作假见证,是破坏社会公义,与天主的旨意相违。

问2:对待穷人或弱势者的争讼要特别照顾吗?
答:不可偏袒穷人,也不可歪曲他们的正义;公义必须不偏不倚,无论富贵或贫贱。

问3:遇见仇人的牲畜迷路或受苦,应如何处理?
答:应主动帮忙,领回迷路的牲畜,协助卸载重担。即使是仇人,也要行爱德,这是实践仁爱的重要表现。

问4:为何不可受贿?
答:因为贿赂会使人昏昧、扭曲正义,甚至使义人遭害;信徒必须保持清洁无私的心灵,反映天主的光明与正直。

问5:为何不可压迫外侨?
答:以色列人也曾作过寄居者,应理解外侨的孤独无助,施以怜悯和尊重,这是对天主恩典的回应。

二、安息年与安息日

问6:安息年要做什么?
答:每第七年应让土地休耕,让穷人和野兽得以分享收成的余剩,这是慈善与信赖天主供养的操练。

问7:安息日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让人、牲畜与寄居者都能休息,恢复身心,也提醒人一切工作与成就是来自天主的恩典。

三、庆节的安排与奉献

问8:以色列人每年应守几次节期?
答:三次:无酵节、收成节(七七节)、收藏节(帐棚节)。这三节纪念天主的救恩与赐福。

问9:节期来朝见上主,应空手吗?
答:不可空手,应带着感恩的奉献,尤其是初熟的出产,表达对天主的尊敬与依赖。

问10:“不可煮山羊羔在其母奶中”是什么意思?
答:这条禁令反对异教的残忍风俗,同时也象征尊重生命的秩序,不以生命源泉成为死亡工具。

四、上主的应许与训戒

问11:天主派遣的“使者”有何角色?
答:他是天主的代表,带领以色列进入许诺之地。必须听从他,因为他身上带有天主的名号。

问12:天主要如何帮助以色列征服迦南?
答:他会逐步驱逐敌人,不是一年内完成,免得土地荒废、野兽猖獗;这是天主智慧的安排。

问13:以色列人与外邦人或他们的神可以立约吗?
答:绝对不可,因为那会成为陷阱,引诱他们偏离正道,事奉偶像,得罪天主。

问14:若以色列人事奉上主,会得到哪些祝福?
答:他们的饼与水蒙福,疾病远离,妇女不流产、不不育,寿数得以满足,敌人也会惧怕他们。

《出谷纪》第24章 问答

一、立约的准备与宣讲

问 1:天主吩咐谁上山朝拜祂?有何限制?
答:天主吩咐梅瑟、亚郎、纳达布、阿彼胡及七十位长老上山朝拜,但只准远远跪拜,唯有梅瑟可以单独走近上主。

问 2:百姓如何回应梅瑟转述的上主训令?
答:百姓同声回应说:“凡上主所吩咐的话,我们全要奉行。”这是表示他们愿意顺服上主的约。

二、立约的礼仪行动

问 3:梅瑟建造了什么表示盟约的设施?
答:他立了一座祭坛,并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立了十二根石柱,象征天主与祂选民十二支派立下盟约。

问 4:全燔祭和和平祭代表什么?
答:全燔祭象征全然奉献与净化,和平祭表示与天主和好、感恩及团契。

问 5:梅瑟如何以血确立盟约?
答:他取出一半的血洒在祭坛上,另一半洒在百姓身上,并宣告:“这是盟约的血”,象征天主与百姓之间用生命作保的盟约。

(参照日后耶稣在最后晚餐中说:“这是我的血,为你们而倾流的盟约之血”——玛26:28)

三、异象与灵修经验

问 6:梅瑟和长老们是否亲见天主?发生了什么?
答:他们确实看见天主显现的荣耀,脚下有如蓝宝石的明亮薄板。他们竟未被天主击杀,还能吃喝,表示他们被接纳在天主临在中。

四、梅瑟领受石版

问 7:上主为何召梅瑟独自上山?要给他什么?
答:上主要将刻有法律与诫命的石版交给梅瑟,为教导百姓守约之道。

问 8:梅瑟上山时做了什么安排?
答:他把亚郎和胡尔留在山下主持事务,并指示百姓若有争讼,可向他们求断。

问 9:梅瑟在山上逗留多久?天主的荣耀如何显现?
答:他在山上停留四十天四十夜。天主的荣耀如烈火般显现于山顶,被云彩遮盖六日后,第七日召唤梅瑟进入祂的临在。

✝ 灵修意义简述

盟约的血预示新约中耶稣的圣血,是旧约的影子与预表。

云彩与火焰象征天主的圣容与超越,提醒我们敬畏并信赖祂。

百姓的应允与行动是信仰的模范,也呼唤我们在礼仪中回应天主:“我们愿听从奉行”。

 出谷纪第23章问答.pdf

出谷纪第24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出二三-二四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