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慈善撒玛黎雅人的目光,天主对我们的怜悯关爱
2025-07-15 09:16:06 来源:信德网
教宗良十四世在冈道尔夫堡的宗座堂区维拉诺瓦的圣多默堂主持弥撒,在弥撒讲道中省思了“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比喻,强调其目光透露出天主对我们的怜爱。
“怜悯”是“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比喻(参阅:路十25-37)的核心思想。教宗良十四世指出,虽然撒玛黎雅人的怜悯是透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的,但福音首先强调的是“目光”。这是教宗7月13日主日在冈道尔夫堡的宗座堂区维拉诺瓦的圣多默堂主持弥撒时讲道的主题。
福音记载,司祭与肋未人都是“看了看他,便从旁边走过去”,唯有撒玛黎雅人“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因此,教宗期勉众人,要注视那些每日沉陷于人生苦难与困境的人,对他人怀有怜悯的心。“无论他是谁”,不管他是否“和我们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是否拥有同一思想、同一国籍或同一信仰”,他们都是我们的“近人”。
目光
教宗首先强调“目光”的重要性,撒玛黎雅人与司祭、肋未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身份,而是在于他看见那位受伤者后“动了怜悯的心”,而不是“从旁边走过去”。这种“心灵的目光”使我们能与他人的处境产生共鸣,这正是天主看待我们的目光,“好让我们也学会以祂那充满爱与怜悯的目光彼此看待”。
怜悯
接着,教宗良引用方济各教宗多次表达的思想,重申天主是仁慈和怜悯的:“耶稣是天父对我们的怜悯。”(2019年7月14日,三钟经祈祷活动)祂就是那位前来拯救我们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圣奥斯定也这样说:“耶稣基督让我们明白,就是祂亲自援助那个被强盗凌虐并抛弃、倒在路边的人。”
普雷沃斯特教宗表示,这个比喻对我们每个人也是一项挑战,“因为耶稣彰显了一位怜悯的天主,信赖祂,如门徒般追随祂,也意味着我们也要被祂改变,拥有和祂一样的情感。”教宗进一步指出,其实,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是耶稣的象征, 祂看到人类的困境,并非视而不见,而是怀着慈爱、怜悯的心肠看着我们。我们也如那位从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的人一样,下降至死亡的深渊,而耶稣、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用祂的爱与怜悯在我们的伤口上涂油,治愈我们的创伤。
近人
教宗良引用本笃十六世教宗在《纳匝肋人耶稣》一书中关于“近人”的问题。“撒玛黎雅人也是我的近人吗?那么在那种情况下,答案一定是清清楚楚的‘不’。但耶稣现在却把整件事颠倒过来:那个撒玛黎雅人、作客的人,使他自己成为近人;他让我看到,我必须从内心去学习做一位近人,而且这个答案已在我心中。我必须成为一个爱人的人,心灵要敞开,好能在面对他人的需求时,为之感到不安”。
教宗敦促我们扪心自问:当我们遇到这位受伤者,是走开,还是像撒玛黎雅人一样被刺痛了心?教宗最后邀请我们“看到,却不走开,停下我们忙碌的脚步,让他人的生命,无论他是谁,连同他的需要与痛苦,都让我感到心碎。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彼此成为近人,建立真正的兄弟情谊”。
(原载:梵蒂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