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之光》通谕
2025-04-29 10:40:38 来源:信德网
教宗方济各
致全体主教、司铎、执事、献身者、平信徒
通谕
信德之光
1. 信德之光:传统上,教会以此话述说耶稣带来的伟大恩赐。耶稣在若望福音中这样述说自己:「我是光,来到世上,使所有信我的人不再留在黑暗中」(若十二46)。圣保禄也运用了「光」的图像:「那吩咐『光从黑暗中照耀』的天主,曾经照耀在我们心中」(格后四6)。渴求光的异教世界曾盛行膜拜太阳神(Sol Invictus,意思是「无敌太阳神」),在日出之时向他祈祷。然而,虽然太阳每天升起,但显然无法照耀全人类。太阳不能照亮万事万物;它的光芒不能穿透死亡的阴影;在死亡前,人看不到阳光。殉道者圣犹斯定说:「从来没有人愿意为信奉太阳而死。」基督徒意识到信仰为他们开拓的宽广前景,因此称耶稣为真正的太阳,「祂的光芒赋予生命。」当玛尔大为弟弟拉匝禄的死而哭时,耶稣对她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如果你信,就会看到天主的光荣吗?」(若十一40)凡是相信的,必会看见;他们的整个尘世旅程获得光照,因为这光来自复活的基督,永不坠落的晨星。
信仰是骗人的光吗?
2. 然而,每当我们讲论信德之光,几乎立刻会惹起许多当代人的反驳。现代人认为,为过往的社会来说,有这光便足够了,但是对于新时代,这光毫无用处,因为人类已经成熟,为其理性而自豪,并急于以创新的方式探索未来。因此,为某些人来说,信仰像是一道幻光,妨碍人类勇敢地追求学问。年轻的尼采鼓励妹妹伊丽莎白去冒险,踏上「新的道路……面对各种不安,那是所有寻找自我的人必须经历的。」他还说:「人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若要获得心灵的平安和愉悦,就信吧;可是,若要追随真理,就要寻找。」相信与寻找像是互不相容。尼采以此作为起点,批判基督信仰削减了人生命的圆满意义,并使生命失去创新和冒险精神。如此,信仰有如一道幻光,阻碍已获解放的人类迈向未来。
3. 这样的论述认为信仰带来黑暗。有些人认为,维护信仰之路,在于让信德弥补理性之光的不足。在理性之光无法照射之处,当人感到毫无把握时,信德便可派上用场。信德被理解为在没有光的时刻,任由盲目的情感所驱使,在黑暗中所作的跳跃;信德也被视为主观的光,或许能够温暖心灵,带来安慰,但我们不能对人说这光是客观和可共享的,能指点迷津。然而,人会逐渐发现,自主理性之光不足以照亮未来;最终,未来依然是朦胧的,让人充满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结果,人不再追寻伟大的光──唯一的真理,而只满足于一些微弱的光;这样的光只能照亮转瞬即逝的时刻,但不能指引前路。没有光,一切都变得模糊;我们因而无法辨别善恶,也不能分辨导往目的地的道路,而在其他路上打转,不知何去何从。
有待重新发现的光
4. 为此,当务之急是再次发现信德之光,因为一旦信德之火熄灭,其他一切照明也会逐渐黯淡下来。信德之光是独一无二的,能光照生命的每个层面。如此强大有力的光不可能是我们自己发出的,而必须来自一个原初的泉源,最后必须是来自天主。信德是源自我们与生活的 天主的相遇。祂召叫我们,向我们启示祂的爱。这爱先于我们存在,我们可依靠这爱,获得安全,建立我们的生活。我们被这爱所转化,获得了全新的目光,有如获得一双新的眼睛。我们体察到这爱盛载着一个伟大的许诺,并让我们看到未来。信德是我们从天主领受的超性之恩,成为我们路途上的一道光,在时间长河中指引我们的旅程。一方面,这是来自过去的光,是对耶稣的生活的记忆:耶稣彰显了祂完全信实的爱,能战胜死亡的爱;另一方面,基督已经复活了,使我们超越死亡,因此信德也是来自未来的光,为我们开拓浩瀚的前景,指引我们走出孤立的自我,迈向更宽广的共融。由此可见,信德并不在黑暗阴霾之中,而是我们在黑暗中的光。在《神曲》中,但丁在圣伯多禄面前宣认他的信仰后,说这光最初有如「火花」,「然后演变为烈火,并有如天上的星辰,在我内闪烁发亮。」这就是我将要讨论的信德之光,但愿这光越来越亮,光照此时此刻,并且在人类特别需要光的时代,成为一颗照亮我们旅途的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