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西方的教堂
2025-04-03 09:55:46 作者:罗晓平神父 来源:信德网
我在意大利生活学习了近四年,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西方的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喜欢西方的教堂。大大小小的教堂,各式各样的教堂。真的喜欢!
记得刚到意大利的第一年,每个周六,我从繁重的学习中把自已解放出来,背着书包,带一些面包,带一瓶矿泉水,就去罗马城里,参观教堂,朝拜这里的圣堂;以一颗朝圣者的心态,漫步在罗马的街道,在不同类型的教堂里静默祈祷,心里充满着感动。有人说,罗马城里,有大约九百多座圣堂,我也不知道我进去看过几座,还有多少没有看过。
后来,利用假期时间,去意大利各个大城市参观旅游,主要的参观景点,还是大教堂:米兰的主教大教堂,都灵城里供有主耶稣裹尸布的大教堂,以及威尼斯的圣马尔谷大教堂及帕多瓦的安多尼大教堂及那波利的庞贝玫瑰圣母大教堂。对我而言,每座教堂,就是一首赞美上主的赞美诗,矗立在街道,矗立在乡村,矗立在山顶,呼唤人们把心皈依上主!
对于西方人而言,教堂就是他们信仰的表达。
伯多禄大殿
庞贝圣母大殿
首先“教堂”象征“教会”。信友是活石,建筑成天主的圣殿,因而使教会、亦即基督的奥体逐渐扩展。洗礼时,礼节由圣堂门口开始,主礼领候洗者由门口进到圣堂里面,表示进入教会。外文,尤其欧洲语言,教会与教堂原是同一名词,教会一词是聚会、团聚的意思,教堂则是聚会的场所。
其次,教堂也象征基督。祂本人是藉其死亡与复活而完成的新约的圣殿(参阅若2:21)。基于此,中世纪很多大教堂采取十字架的图形,圣堂祝圣礼节中,也有傅油礼,说明圣堂,一如耶稣基督,是“傅过油者”。从另一观点看,教堂也象征基督的净配和圣神的宫殿(圣堂奉献日另一颂谢词)。圣堂的奉献礼指出教会与基督的亲密关系,以及圣神的临在;两种图像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礼仪经文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信徒也都是天主的居所、圣神的宫殿(领主咏、领圣体后经)。
再次,圣堂又象征天上的耶路撒冷(和平之城)——光荣的天乡。圣堂奉献日弥撒经文第二式特别强调这个主题。新耶路撒冷或天上的耶路撒冷,在新约中,就是指的天国(参阅迦4:25-26;默21:2一4),是天主与祂的子民永远欢欣团聚的地方。进堂咏引用了默21:2的话:“我看见新的耶路撒冷圣城,从天上由天主那里降下”。领圣体后经也让我祈祷说:“上主,祢愿意藉现世的教会(教堂),为我们预报天上的耶路撒冷;求祢使我们……在现世成为充满祢圣宠的宫殿,日后也能进入祢光荣的天乡……
聖保禄大殿
帕多瓦安多尼大殿
帕多瓦路加大殿
西方人的主流信仰过去是基督宗教,现在依旧是基督宗教,未来一定还是基督宗教。我们暂时不说他们信仰那个基督宗教的宗派,但是本质上都信仰天主是宇宙的主宰,主耶稣是人类的救主。他们建造教堂,表达他们博大深厚的基督宗教信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尽管经过了各种不同的风风雨雨,因为这个信仰是建立在盘石上的信仰,永远屹立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任何思想文化,对这个主流信仰,都是蚍蜉撼大树,无能为力!各个思想流派,都是各领风骚几百年,昙花一现,只有基督教信仰这棵大树,几千年根深蒂固,屹立在西方这片沃土!只有真理本身,才能经受得住历史洪流的考验!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金子。
教堂也表达西方人的科技及文化艺术。建筑任何一座高大宏伟的教堂,都需要高超的科技水平,装饰一座教堂,更需要非凡的艺术才能。科隆大教堂,伯多禄大教堂及西班牙的圣家大教堂,都是用几百年的时间来建造,都是用庞大的科技力量来建造。都是成千上万的艺术家,用他们的心血,用他们的艺术杰作,装饰这些教堂。可以说,每座教堂,都是西方人智慧的表达。西方的绘画艺术,西方的歌唱艺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西方人的教堂里。一部西方的历史,实质就是基督教文化艺术的信仰的发展史,集中表现在西方的教堂里。
堂也是西方人精神生活的中心。我在北京大学进修学习期间,北大有位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课堂上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很感动我:一座教堂,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的,教堂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小区的灵魂。每逢礼拜天,基督徒称为主日,人们就会进教堂聆听上主的话语,聆听牧师神父的讲道,这会成为他们生命的食量。在这里,在与上主的相遇中,充实了他们的灵性生命。在这里,也是人们过社交生活的场所。人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在教堂里,人们互相祝福,互相问候,互相关怀,消除彼此的孤独,隔膜及寂寞。
人间多一座教堂,就会少一座监狱。教堂是真理的象征,教堂是科技艺术的美的表达,教堂是表达爱心的地方,教堂带领我们走向神圣。
希望未来的中国大地上,矗立更多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