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缅怀国际友人翁德光神父Fr. Larry Lewis MM(中)


2024-12-19 10:25:38 作者:叶声 来源:信德网

缅怀国际友人翁德光神父Fr. Larry Lewis MM(上)

引言

“中国教师和陶成项目”

名称演变:

项目历任负责人(主任)

骄人成果

翁德光神父其人

来自中国的深切怀念

修院陶成:将健全的人格培育置于首位

一位积极向上的师友

因爱而尊重和接受中国传统饮食习惯


缅怀国际友人翁德光神父Fr. Larry Lewis MM(中)

—— 中国留学生心目中的翁德光神父


开心聚会

2006年6月24日在沈阳(从左至右)张化安、夏庆田、郁春景、郭小平、韩凤霞、潘秀芳、田恒存 、徐景全及老翁(Larry)参加韩修女的发愿礼。

一双鞋的故事:细微不至的关爱及服务

曾于1993-1998 在美国纽约教区圣若瑟修院攻读神学,后于2002-2009 在加州伯克利耶稣会神学院攻读神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的王和平(若望)神父,追忆起和翁德光神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翁神父在王和平神父的毕业典礼上

据王和平神父回忆,留学时的一个故事,让他记忆深刻,至今难以忘怀。大约在2002年底,翁德光神父给来自中国的每位留学生买了一双休闲鞋,但因王神父的能穿的鞋码不在男性鞋码之列,翁神父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替代办法,就是从女鞋中给王神父买了一双适合其鞋码的鞋。不巧,那双女鞋上面有绿色条纹,翁神父就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画笔悄悄地把全部绿色涂抹成了黑色,然后,他才把这双“新鞋”送给了王神父。

“当我收到这双工艺精湛,作品完美的鞋子之时,根本就没看出有任何加工过的痕迹,我就高兴地穿上了,大小尺寸也正好适合我,因此,我也非常喜欢,也很感恩。过后,有人才把翁神父如何悄悄为我认真加工这双鞋子的故事告诉了我,让我非常感动。读书期间,幸遇翁德光神父,他既是我的良师也是益友。翁神父以深厚的人性、真挚的友情、纯朴的言行、风趣的幽默、无微不至的关怀、默默无闻的付出,为基督仆人——领导模式做出了鲜活的见证,实践了‘我来是为服侍人’的训悔。”王和平充满真情地追忆和感恩这位良师益友。

一个电须刀的故事:细心豪放的关爱

据曾于2000至2007在美国天主教大学连续攻读神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来自上海佘山修院,目前在国内多所修院教授婚姻伦理神学的高超鹏神父(辣法额尔Raphael)回忆,甫抵美,因不熟悉中美的电压不同,一天充电时把从国内带去的电须刀给烧坏了。他自己不好意思跟人讲,次日也就没刮胡子。不过,发现这个细节的老翁神父便“严肃地”问他:“老高,你今天怎么没刮胡子啊?”高神父这才如实“交代”原委。老翁闻言着急地再问他:“那你怎么不跟我讲?”然后立即风风火火地就带他去超市买刮须刀了。

“起初,我自以为这位老外可能会安排人陪我去买。没想到他竟然亲自开车带我去,还手把手地边挑选边教我,选什么牌子的好用。本来就是买一个剃须刀而已,谁想,买了剃须刀后,他又问我保暖内衣还有没有…… 他的关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高神父感动之余,至今记忆犹新。

一次开心的聚会分享!

前排自左至右:费白银神父、田恒存神父、高超鹏神父、张文西神父、杨晓亭主教、翁德光神父(Larry)、李荣品神父、任大海神父、王金福神父、李绵芳修女;后排自左至右:张化安神父、郁春景修女、张书芬修女、刘振田神父。


当时,高神父想选一个便宜一点的剃须刀,结果遭到老翁的责骂:“他妈的!这个要弄破脸的,弄得见不得人怎么站在祭台上?你现在就不要管钱的事,你们教区既然把你送来了,我就要把你照顾好。”这个口头禅是他在初学中文时学会的,难堪时可以缓解气氛。张口就来的口头禅也再现了他不拘小节,豪爽但又细心关照别人的性情。

“从这个小事儿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不像男人那么粗线条,他像妈妈一样心细,方方面面都注意得到,并且很多时候你还没说话,他就关注到了。既然知道了你的需要,那么,他就会立即帮助你,毫不犹豫地协助你解决难题。”高神父说。

每日接送我们去上语言课

据2006年秋末抵达纽约的张双红修女(Sr. Joyce)和王玛利修女回忆,当年11月,我们俩甫抵美,住在玛利诺会女修会。当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及语言压力,我们真有点无所适从。比如,每天会院的英文弥撒对我们就是一个大挑战。读经和讲道根本听不懂,每天参与弥撒就像看个稀罕,完全没参与感觉。到了12月8日那天,我们就去找翁神父,问他能否为我们俩做一台中文弥撒。说实在的,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一来翁神父很忙,二来也是语言问题,别看翁神父中文口语说得很好,但其实读认方块字为他也是个大挑战,他一般需要用拼音来读弥撒书。然而,当他获知我们俩的要求后,立即爽快地答应了。当天,他克服困难,精心准备,为我们俩特别做了一台圣母无染原罪瞻礼的中文弥撒,满全全了我们的心愿。

翁神父参加王修女的毕业典礼

我们俩刚去美国,得先过语言关,所以入学前先去上英文课。那时我们人生地不熟,从玛利诺会男女会院到语言学校的公共交通不太方便。翁神父每天早饭后开车把我们送到语言学校,中午1点放学,他再开车接我们回来。虽说15分钟的车程不算远,但连续几个月每天一接一送,也会占去翁神父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每次放学他都是先把我们直接送到餐厅门口,让我们直接去用餐;他再去停车,然后再从停车场走到餐厅。虽然是几分钟的走路路程,但每天都是这样啊!于是我们提出跟他一块先到停车场,然后陪他一起走到餐厅,但他每次都拒绝。他说,你们上了一上午的课,已经很累很饿了,你们理应早点吃上饭。这就是爱心无限,总想着别人的翁神父。

像家长般关爱我们

据张双红修女回忆,后来去上英文课的人由我们两个增加到了7个。我因个头比较小,每次都坐在后座最靠里的位置。有一次我晕车而很难受,不得不蜷缩在最后面。下车时,翁神父非常细心地注意到了我的不舒服,关心地询问。我很好奇,那么大的车里,坐了七个人,我又在最后面,翁神父是怎么注意到的。然而正是翁神父的这种细心关爱,让远在异乡的我一点也不感到孤独无依了。

2007年9月,我和一位东北修女到明尼苏达州的圣若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Minnesota)入学。虽然经过几个月的语言学习,我通过了语言考试关,但真正上起专业课来,还是觉得非常吃力,每天上课就像听天书一样。

我的教授是一位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厉的德国人。这位老师的严厉程度有时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如,仅仅几个标点符号出了错,他也会毫不留情给几个大红叉。就是在这样的充满困难又压抑的学习氛围中,我煎熬了两三个月,直到期中考试。面对惨淡的期中考试成绩,我失落又灰心,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无奈之下,我只好打电话向翁神父求助,也准备好挨他的一顿批。没想到一听到这个消息,翁神父立即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并订了机票当天就从纽约用3个小时飞到了明尼阿波利斯的圣保罗国际机场(St. Paul airport, Minneapolis) ,又用一个半小时从机场驾车到圣若翰大学。来到后二话不说,先带我们去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中间一句学习的事也没提,而且还拍拍我的肩膀,轻松地说,不用担心,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我哪有这么轻松,当晚一夜上也没睡好,我真是困在了我的学习里。

1734425324745148.png

Joyce修女与翁神父在圣若翰大学的湖边

第二天一上午也没见到翁神父的踪影,我也忐忑了一上午,直到下午他来找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上午直接到学校找老师“理论”了。他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自己以家长的身份去跟老师商讨,请老师降低一点作业标准,与老师一块探讨让我们“过关”的办法。

下午他才来做我们后续的工作,鼓励我们,帮我们先找一点中文的书籍来读,总之他对我们毫无责备,只是尽力想办法,帮我们把困难降到最低。在我的心里,他就是这样一位和蔼慈祥、善解人意的“老爷爷”形象。

生病时的护守天使

2005年夏,马磊修女(Teresa )因身体不适而住院。去医院的那天早上,翁神父特地为她做了一台弥撒,为其加油祈福。住院期间,翁神父像护守天使一般,每天都来探视,并给她讲故事、说笑话,逗她开心养病。

有一次,翁神父聊着聊着,因疲劳过度而竟然在椅子上睡着了,让人看着心疼。等他醒来,马磊修女提出:“翁神父,你每天那么忙!太累了,你就不要每天都来医院看我了。你也要注意身体,休息好!” 他看着马修女,认真地说:“马磊!我每天都想看你,看着你康复、早日健康地返回学校!” 

另有一次翁神父来医院时,兴冲冲拿出一盒切好的水果,告诉马修女说:“知道你喜欢吃水果,这是我‘偷偷’带给你的。” 原来那段时间,医生总要马磊修女多吃肉,以便为其补充蛋白,翁神父知道情况后,就悄悄带来了她喜欢吃的一些水果,来改善、丰富其伙食。

自左至右:翁神父、马修女、郁修女、佳贞妮修女

“这就是翁神父的风格、人品、德行,待人真实、真诚,内里是满满的、厚重的爱。他又像护守天使般,非常细心关心和注意每一位留学生的情况,然后贴心地给予关爱。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自己经历和看到的。翁神父如今走了,我只能将内心的感动与浓浓的思念化为深深的感恩默存于心!” 马磊修女这样说。

重视关心陪伴病患

2012年10月29日晚上,在纽约读书的苏新社神父(若瑟)突然开始发烧,翁神父发现后,决定立即带他去医院。苏神父婉拒说:“没关系,感冒发烧是小病,我吃点药就行了。”翁神父非常着急:“是你决定还是我决定?其实,你我都不是医生,出了危险谁负责?” 

当年10月28—30日,正赶上一级飓风“桑迪”(Hurricane Sandy)横扫袭击包括纽约在内的美国东海岸,狂风暴雨及洪水等灾害引发了很多地区停电断水、通讯中断事故和一些火灾和交通等方面的事故,导致美国800万居民无电力供应、113人死亡。当时纽约当地政府发布消息,不允许任何人外出。鉴于无法开私家车去医院,翁神父就给叫了一辆救护车,当晚他亲自陪苏神父去了医院。

“因受飓风‘桑迪’的袭击,路上刮倒的大树横七竖八,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路段无法通行,救护车只能绕来绕去,躲开这些刮倒树木及建筑物等障碍。平时十五六分钟的车程,这回救护车开了近一个小时。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坐救护车。” 苏神父感概回忆

在救护车上,翁神父一直像位父亲一样守在苏神父的身边,观察着其情况。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告诉不用紧张,好好休息就行,翁神父这才放下心来。但由于天气恶劣,当晚无法返回玛利诺会院,医生建议他们在医院病房过夜,等飓风过去,天明再回去。“病房里只有一个床和一个沙发,翁神父坚决让感冒的我在床上休息,他自己则靠在沙发上休息。半夜醒来,看到翁神父斜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心里非常感动,也很难受。第二天飓风过去,我们返回的路上,还看到到处都是倒在地上的大树,令人后怕。” 苏神父至今记得在医院过夜和路上返家的情况。

10年后的感恩节前,苏神父电邮问候翁神父,提及这次住院。翁神父对这次的经历也是记忆犹新,同样感到后怕:“在超级飓风‘桑迪’(袭击纽约)10周年之际,还记得你啊!那一晚我们去医院!我的天!” 他这样用电邮回复苏神父。“我的天”是翁神父常用的另外一个口头禅。

2012年10月的一次晚餐

(自右至左):苏新社神父、翁妈妈、翁神父、齐志真修女、李斌神父、翁神父姐夫、姐姐、妹妹、张润宝神父、任维彪神父

“我在纽约福特汉姆大学攻读灵修学时,我和杨万天、梁连峰、李斌、任伟彪等神父每月都去长岛去见翁神父。作为神师,无论多忙,他每次都会亲自到车站去接我们,耐心地跟我们聊天,然后带我们去吃饭,最后又亲自把我们送回。”苏新社神父回忆。

照顾好你们是我的责任

2014—2017年在圣若翰大学攻读圣经硕士学位的榆次教区总堂本堂张润宝神父记得他刚到美国的那些时日,不太适应,不但上火感冒,身上还痒的难受。“这要是放在国内,这不算什么问题,喝点热水,休息一下就挺过来了。但翁神父得知后却很是不安,有点生气地问我为什么生病了不及时告诉他。他说,‘你我生病了就得去医院看医生。’ ”

“我们中国人觉得感冒是一件小事儿,但翁神父认为即使是感冒也不是小事。一般他知道谁生病,就会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开车带生病者去看医生。在车上,他跟我说:‘既然你们主教信任我们,把你们交给了我们,你们又是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我们就要对你们负责,确保你们没有任何闪失。照顾好你们是我的责任!” 翁神父这份责任心,对中国留学生神父、修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至今让张润宝神父和众多留学生感动、感恩,难以忘怀。


自左至右:苏新社神父、李斌神父、翁神父、学校校长、齐志贞修女、张润宝神父2012年在纽约的一个学校。(上图)翁神父在和学生老师谈话(下图)

当时,来自山西、陕西、河北和云南的几位神父修女都在在纽约读语言。翁神父非常理解大家读语言的不易,怕大家在异国他乡想家,每个月都会带几位留学生去吃一次中餐,且特别准时,从没拉下过。张润宝神父说:“虽然跟翁神父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大事小事,翁神父做的都很让我们感动,他对我们的好、关心、爱护,我们至今都记在心中,为他祈福。”

(未完待续)

本文标题:缅怀国际友人翁德光神父Fr. Larry Lewis MM(中)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