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耶稣的神性和人性的一点感悟
2023-03-08 10:35:42 作者:雅各伯 来源:信德网
《荒野中的基督》1872年
圣经记载了耶稣从诞生到死亡,再到复活,在其一生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神性?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人性?试着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感悟。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作一反思和对照。
1.耶稣的诞生与童年
预言:若瑟在梦中被天使告知“达味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玛利亚,因为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于圣神。 她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1:20-21)
诞生:三贤士看到夜晚的明星提醒,经圣神的引导,直到“他们走进屋内,看见婴儿和他的母亲玛利亚,遂俯伏朝拜了他,打开自己的宝匣,给他奉献了礼物,即黄金、乳香和没药。”(玛2:11)
耶稣的诞生与众不同,就预言了他即将是人性和神性的结合者。天主选犹太族裔,因为犹太族是天主拣选的民族,这样就给了耶稣一个正统的身份;但是,天主在给耶稣选择家庭背景的时候,却选择的是一个贫穷和受苦的家庭,这个当然是为了体现天主派他来世上的目的,以此也开启了他从罪恶中救赎人类之路。这些天主的安排,体现了其天主性。但也是从耶稣出生开始,耶稣的人性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例如,耶稣作为孩子的时候,也会玩耍、也需要人照顾更需要人引导进入圣殿,没有若瑟和玛利亚的悉心照料,不可能有他的长大成人。虽然《圣经》上从未提起过耶稣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事情,可我们作为每天生活在当下的人,不难理解耶稣小的时候也是有他的喜怒哀乐的,只是圣母玛利亚没有讲述,所以我们就不得而知。
2.耶稣十二岁讲道
“他到了十二岁时,他们又照节日的惯例上去了。过完了节日,耶稣找不着了,他们便折回耶路撒冷找他。过了三天,才在圣殿里找到了他。他正坐在经师中,聆听他们,也询问他们。凡听见他的人,对他的智慧和对答,都惊奇不止。”(路2:42-47,有改编)
对于一个普通十二岁的小孩子来说,去了教堂很少有安分守己的做礼拜的,更何况礼拜完后还与神父们一起讨论天主事理。孩子们去教堂,大部分并不太会出于自愿,而当耶稣的母亲责问他“孩子,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看,你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路2:48-49)。耶稣才十二岁啊,这句话是是一个十二岁懵懂少年能说出的吗?难道不是借助圣神发言?
3. 耶稣禁食三退魔诱
“四十天的工夫受魔鬼试探;他在那日期内什么也没有吃,过了那日期就饿了。”(路4:2 )
耶稣在旷野里四十天不吃不喝,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三天不喝或七天不吃就不行了,更何况是四十天,这就是显示了他的“神性”。至于人性,就是他也会感觉到饥饿和口渴,而且比一般人更难耐,因为时间过于长久(“四十天是为了纪念诺厄在方舟里度过的四十天和梅瑟带领四十万的犹太人在旷野中走了四十年”)。他的身体极度虚脱,这就显示出他的“人性”。
在这种非常糟糕的情况下,耶稣还要再受魔鬼的诱惑,如果没有天主与其同在,谁能敌挡得住?
4.耶稣讲道
耶稣无论是在纳匝肋讲道,还是葛法翁讲道,还是加里肋亚传道等等这些事件中,耶稣借助天主圣神的力量,讲了很多非常经典和耐人寻味的比喻,也显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奇迹。在这些事情中,耶稣的讲道是重点,奇迹是在必要的时候予以佐证,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案例。这样让人们去感受看不见摸不着的真神对于他们的爱与关怀、管理与教育,让人们真正按照天主所期望的道路上发展,因此将自己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这些也都体现着耶稣的“神性”。
5. 耶稣山园祈祷
“‘父啊!你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吧!’他在极度恐慌中,祈祷越发恳切;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路22:42,44)
耶稣是天主子,作为天主子他必须完成父给他的使命,可是他又是肉身,当父让他看到他即将完成的使命时“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他当时是多么的害怕。他也不愿意这样,所以他才会说出“你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可是作为天主子的他又不能不去完成,于是“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吧!”从这些话语中分析,耶稣心里备受煎熬,不愿意去,又不得不去。但是,当他明白天主的意思后,心里很是烦闷,所以回来后看到门徒在睡觉,就对他们说“你们怎么睡觉呢?起来祈祷吧!免得陷于诱惑。”(路22:46)
耶稣的山园祈祷,充分体现了其“人性”,他在无奈中接受了天主的任务,最后并努力地去完成天父给予的使命,并没有逃避,在具体行为中体现了其“神性”。
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效法耶稣,就是效法耶稣服从天父的旨意,不仅仅是愉快的旨意,也有痛苦的旨意。这就是让我们学会耶稣服从的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勇于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无论快乐还是痛苦,一生与他同行,直至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