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特殊祈祷时刻一周年:脆弱中的大胆祈求仍在撼动人心


2021-03-29 09:54:25 来源: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方济各2020年3月27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特别祈祷

(梵蒂冈新闻网)《罗马观察报》近日发表了罗马圣教会图书馆和档案馆总负责人门东萨(José Tolentino Calaça de Mendonça)枢机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反思了教宗方济各2020年3月27日晚间,在阴雨蒙蒙的圣伯多禄广场带领普世信友举行特殊祈祷的深刻含义。

门东萨枢机首先写道,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影像普及的时代,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时代产生过如此多的影像,也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一样见证过影像变得平凡无奇。当代的影像不再独特唯一又真情实意,而是大量生成的产物,以及随拍随有、转身即忘的自拍影像。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准确地称之为“光晕的消失”(loss of aura),意即:影像不再构成“遥远事物独一无二的显影”,而是定格在反复梦游般的“如梦似的画面”中。这就是为什么教宗方济各在空荡荡的圣伯多禄广场的影像能感动所有人的心灵,并在教会内外激发所有人再三思考。

门东萨枢机表示,时隔一年,这一影像值得重新审视,它让我们不禁要问:这影像的非凡力量来自哪里,为什么是这个影像、而不是别的画面继续呈现出我们现在正经历的一切?它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或者给我们什么样的教导?为了从这非凡影像中探索值得更广泛思考的问题,枢机指出了四个缘由。

首先,敢于生活在脆弱中,并以之作为人性体验与信仰的场所。的确,由我们的消费社会所塑造出的主流文化,让脆弱性成为一个禁忌,脆弱是人们避而不谈的的主题。教宗方济各敢于处在脆弱当中:对于世人的脆弱,他并未停留在谈论的阶段,仿佛事不关己,却愿意展现出自己如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脆弱。为此,教宗以一位能代表全人类的司祭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其次,大胆拥抱并赋予空虚以意义。在疫情大流行之初,封城带来的一种强烈体验是目睹城市的空虚。从这一瞬间到那一瞬间,弥漫著怪异、陌生的寂静。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在极度孤独中从我们的窗户窥视著外面的街道和广场,感觉到我们自己与世隔绝。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把空虚解读为威胁我们的敌人。然而,教宗方济各睿智地拥抱这空虚,并把这处境下的我们比喻成暴风雨中的一条船。教宗表示,“我们意识到我们都在一条船上,所有人都脆弱迷失”。空虚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新法则,让我们发现彼此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碎片,而是人人皆为弟兄姐妹。

再者,勇于寻找事件蕴含的喻意。教宗在解释《马尔谷福音》第4章35到41节耶稣平息风浪的事迹时,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举动:他重新调整了对疫情大流行的理解。最初讲话的政府领导人们将疫情大流行称之为战争,这样的比喻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也隐含着许多危险。教宗是第一个把疫情大流行定义为一个大风暴的人。如此一来,对疫情的诠释便从狭隘、挑衅的层面进入了与基督宗教信仰有关的宇宙学幅度,体现出一种胸襟开阔的视野。

最后一点就是,在沉默不语的天主面前大胆向天主祈祷。即使对信友来说,风暴也是危机的经历。那些门徒要叫醒耶稣的话中含有抱怨的情绪:“师傅,我们要丧亡了,祢不管我们吗?”在面对邪恶的蔓延和伤害的迫近,我们痛苦地感受到天主那不可理解的寂静沉默。关于图像的力量,哲学家海德格尔(Heidegger)写道,“图像的本质就是表现某些事物”。在那悲凉空旷的背景中,教宗祈祷和圣体降福的影像表现出不可见的天主是如何穿透历史的壁垒,来到我们中间。祂的寂静沉默让我们有机会跟随耶稣的脚步生活,在被抛弃的境况中,以信赖之情把我们交付于祂的手中。教宗祈求:“从这个拥抱罗马和世界的柱廊间,愿天主的降福如安慰的拥抱降临于你们身上。”事实就是如此。

本文标题:教宗特殊祈祷时刻一周年:脆弱中的大胆祈求仍在撼动人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