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我们不可陷入平庸和冷漠的昏昏欲睡


2020-12-01 11:45:36

1.jpeg

教宗方济各于将临期第一主日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与新枢机一起举行弥撒圣祭。当天礼仪选读的经文提及上主的临近,邀请众人醒寤,透过祈祷和爱德善功,等待上主的来临。教宗在讲道中强调:教会在朝拜天主及服务近人时,不会陷入黑夜。

(梵蒂冈新闻网)临近和醒寤:这是将临期的两大关键词。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和《马尔谷福音》的弥撒读经,向我们提出了这两大要点(参阅:依六十三16-17、19,六十四2-7;谷十三33-37)。教宗方济各11月29日主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与新擢升的枢机一起举行弥撒时,以这两个关键词为主轴,展开弥撒讲道。那么,该如何保持醒寤呢?

教宗表示,「将临期是一段牢记天主临近的时期,祂曾降临于我们中间」。而依撒意亚先知鼓励我们恳请天主再次降临,祈求说:「望祢冲破诸天降下。」教宗指出,「信仰的第一步,便是告诉上主我们需要祂,需要与祂同在」。「将临期和礼仪年的首要讯息,也是要承认上主已临近,恳求祂再次降临。祂渴望前来接近我们,但祂提出建议、却不强迫人接受;我们应当勤奋不倦地求祂降临。将临期提醒我们,耶稣曾降临在我们中间,而且末世之际祂将再次来临。然而,我们问自己,要是祂今天不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这些降临又有何用呢?让我们恳求祂的来到」。

「主耶稣,求祢降临!」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这样呼求祂,「在聚会、读书、工作和做决策之前,以及在重大时刻和考验中。这是个简短却发自内心的祈祷」。我们若是恳求耶稣与我们同在,我们也必须保持醒寤,好能觉察到祂的临在。生活中常犯的错误之一是「迷失在千千万万的俗务之中,却没有发现到天主」。教宗强调,我们一旦计较个人得失,「恐怕会舍本逐末」。在黑夜中,我们必须醒寤。

教宗说:「我们与主同在的日子将会来到。上主来临时,我们不可丢失灵魂:黑夜将会过去,上主将要起身带领我们,祂是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醒寤意味著等待这一切,不灰心丧志,却在望德中生活。如同一直深爱我们的那一位,在我们出生以前就期盼我们那样,现在身为爱的天主,也在等待我们。倘若天国在等著我们,那么为什么要按照现世的要求来过日子?为什么要眷恋于金钱、功名、成就和一切必会消逝的事物?既然白日的光明在等待著我们,为什么又要浪费时间来埋怨黑夜?为什么要找靠山来谋求晋升,冀望借此在事业上平步青云?这一切都会过去。上主说,你们要醒寤!」

耶稣受难的前一天,在最后晚餐结束后,在革责马尼庄园里,在鸡鸣时,耶稣虽然与门徒同在,门徒却无法保持醒寤。教宗提醒道,我们也可能变得麻木,也就是陷入「平庸的沉睡」中。「上主降临的时候,我们忘记初爱、因循苟且,只顾生活安逸,缺乏爱天主的动力,毫不期待祂的新意,我们变得平淡无奇、不冷不热、世俗凡庸。这会消耗信德,因为信德与平庸背道而驰:信德是热切渴望天主、不断地勇敢皈依、放胆去爱、始终前行」。

信德绝非浇一盆冷水,而是炽热燃烧的火焰。耶稣无法忍受不冷不热的态度。教宗表示,「看得出来,天主轻视不冷不热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从睡梦中苏醒,在祈祷中保持醒寤,因为「祈祷等同于点亮黑夜」,与上主协调一致。

「祈祷是让天主来亲近我们。因此,祈祷使人摆脱孤独、带来希望。祈祷让生命充满氧气:正如生活不能没有氧气那样,基督徒也不能缺少祈祷。我们多么需要基督徒为昏沉睡著的人守夜,多需要朝拜天主的代祷者日日夜夜地把历史的黑暗带到耶稣这位世界之光面前。」

此外,除了不冷不热的昏睡之外,还存在著冷漠的昏昏欲睡。后者不在乎他人,只关心自己。教宗解释道:「当我们只环顾自己的四周和自身需求,对他人的所需袖手旁观时,黑夜便笼罩心灵,使内心变得灰暗。我们很快就会抱怨一切,觉得人人都在害自己,最终认为处处都是阴谋诡计。抱怨、受害的感受和阴谋,形成一条锁链。今天这夜幕似乎垂降到许多人身上,他们为自己打抱不平,却对其他人无动于衷。」

有个药方可以治疗这冷漠的昏睡,就是爱德的醒寤。教宗强调,「少了爱德,就做不成基督徒」。「有人似乎认为,心生怜悯、施以援手、起身服务,都是失败者的作为!事实上,唯有这样的行动能赢得胜利,因为它早已预见将来、上主的日子;届时,一切都将过去,唯独爱永垂不朽。藉著慈悲善功,我们得以接近上主。」

爱德善功是一条与主耶稣相聚的道路。「教会在朝拜天主及服务近人时,不会陷入黑夜」。教宗最后祈愿说:「主耶稣,求祢降临!求祢使我们感受到祈祷的渴望,以及去爱的需求。」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我们不可陷入平庸和冷漠的昏昏欲睡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