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主持追思已亡弥撒:基督徒最安全的所在是在天主受伤的手里


2019-11-03 09:39:40 来源: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方济各在教会纪念已亡信友的机会上,前往初期基督徒活动的场所圣女普黎史拉地下墓穴举行感恩祭。在返回梵蒂冈后,教宗又来到圣伯多禄大殿地下墓穴为已故教宗祈祷。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1月2日下午前往罗马北部撒拉里大道(Via Salaria)上的圣女普黎史拉地下墓穴(Catacombe di Priscilla)主持追思已亡弥撒。教宗指出,今天其它国家仍有许多地下墓穴和受迫害的基督徒,他们同那个黑暗时期的基督徒一样,必须隐藏起来,不能公开举行感恩祭。

普黎史拉地下墓穴是罗马早期基督徒墓场中较大的一座,在所有古代地形和礼仪文件中称为“墓穴之后”。墓穴建于公元第1至第5世纪之间,公元16世纪才被发现。它先前是阿奇利(Acili Glabrioni)家族的坟地,该家族的成员普黎史拉贵妇将之捐献出来。

墓穴的长度大约13公里,分为许多层,其中最上面的一层最古老,富裕家庭或殉道者的坟墓就在这一层。此外,还有拱形和其它类型的贵族墓穴,上面往往绘有宗教物品。许多壁画是从《新约》和《旧约》圣经的故事中获取灵感,表达坚信耶稣许下的救恩和复活。

墓碑上也经常出现对基督徒意义重大的标记,其中最显明的是鱼的符号,隐喻“耶稣基督天主子救世主”,因为“鱼”的希腊文(ICTUS)是上述句子的缩写。墓穴内的希腊小堂和圣母抱耶稣圣婴的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画中先知的左手握有一个书卷,右手则指著一颗星,似乎在表达巴郎先知的预言:“由雅各伯将出现一颗星,由以色列将兴起一权杖”(户廿四17)。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表示,这是他首次来到一个地下墓穴主持弥撒,这令他想到许多事。当时的基督徒必须隐藏起来,在埋葬亡者的地方举行感恩祭。然而,今天在许多国家仍有许多地下墓穴,受迫害的基督徒比初世纪时更多。教宗于是从“地下墓穴、受迫害和基督徒”,谈到基督徒的“身份、所在和希望”。

教宗说,今天受迫害的弟兄姐妹与初期基督徒具有相同的身份,这也是我们基督徒的身份,即耶稣宣讲的真福八端(玛廿五31-46),别无其他的身份。“如果你这样做,如此生活,你就是基督徒”;“你的身份证就在于此,如果你不这样生活,你所参加的教会组织或其它协会则对你毫无用途”。

谈到基督徒的所在,教宗举例说,在一些特殊时期司铎被禁止实施圣事。有一位修女则偷著给儿童付洗,母亲们带著自己的孩子来找她,但那里没有水杯,修女就用鞋子从河中取水为儿童付洗。因此,“基督徒的所在处处都是,我们在生命中没有一个特殊的所在”。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指出“义人的灵魂在天主手里”(智三1),教宗由此强调,“基督徒的所在在天主手里,在祂所希望的地方,”。天主圣子“以祂受伤的双手在天父面前为我们转祷”。因此,“我们在天主的手里才有所保障”。即使受迫害,“我们的身份认同也会让我们感谢不尽”。

在《致罗马人书》中,保禄宗徒谈到新的生命,也就是我们众人应前往的天乡。教宗说,“为进入天乡无需做离奇古怪的事,无需娇柔造作的态度,只需出示我们的身份证”。换句话说,“我们的希望在天乡”,我们只需把手中的绳索牢牢地系在那里,注视著我们必须抵达的河对岸。

教宗最后总结道,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乃是《玛窦福音》中谈到的真福八端;基督徒最安全的所在是在天主因爱而受伤的手里;基督徒的希望和未来则寄托在另一边的河岸上,但我们要紧紧抓住绳索才是。

本文标题:教宗主持追思已亡弥撒:基督徒最安全的所在是在天主受伤的手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