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2016年8月31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慈悲赋予人尊严


2016-09-02 04:19:52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8月31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谈到耶稣治好患血漏病妇女的事迹,表明天主的慈悲不仅能治癒疾病,还能恢复被丢弃者身为天主子女的尊严。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们刚才聆听的福音展现了一个信德和勇气超凡的形象。这是一位女性,耶稣治好了她的血漏病(参阅:玛九20-22)。她穿过人群,走到耶稣背後摸祂的衣襟,“因为她心里想:只要我一摸祂的衣服,我就会好了”(21节)。这妇人的信德真大啊!她如此认为,是因为她受到信德和望德的启发。她的偷摸小诡计,源自她的心理活动,想要被耶稣拯救的渴望促使她违反梅瑟法律的规定。这位被疾病缠身多年的可怜妇人,不仅是病人,还被视为不洁之人,因为她患的是血漏病(肋十五19-30)。因此,她不可参与礼仪,不可过夫妻生活,失去了与近人交往的正常关系。圣史马尔谷还补充道,她看过很多医生,花尽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受了许多苦,病势却越来越重。一位被社会丢弃的妇人!我们应该考虑到她被丢弃的情况,好能了解她的心态。她觉得耶稣能治好她的病,救她脱离这经年累月的边缘和屈辱状态。总而言之,她知道耶稣必能救她。
福音事迹敦促我们省思女性通常是如何被看待和描绘的。我们大家,包括基督徒团体在内,都要警惕受到偏见和怀疑影响的女性观,这种观念损害她们不可侵犯的尊严。在这方面,恰恰是福音还原了真理,把人带回一种自由的观点。对於这位人人避而远之的妇人,耶稣钦佩她的信德,并把她的望德转化为救恩。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但福音中描述她与耶稣会晤的只言片语勾勒出一个信德还原真理、恢复每个人无上尊严的历程。耶稣与她会晤时,也为所有的人,为各地方、各世代的人开启了自由与得救的道路。
玛窦福音说,当妇人触摸耶稣的衣襟时,耶稣“转过身来”,“看着她”(22节),对她说了一番话。我们说过,妇人因她所处的受排斥地位而偷偷摸摸地做事,溜到耶稣背後,战战兢兢,怕被人发现,因为她是个被丢弃的人。耶稣看到她後,目光中没有责备的意思。耶稣没有说:“滚开,你这个废物!”“你这个麻风病人,滚开!”不,耶稣没有责备,反而慈悲和温柔地看着她。耶稣知道发生了什麽,试着与她进行单独的会晤,而妇人实际上也渴望这样。这表示,耶稣不仅接纳她,还认为她堪当与自己相会,并给予她安慰之语和关怀之情。
在叙述的中心部分,得救一词重复三次。“只要我一摸祂的衣服,我就会得救了。耶稣转过身来,看着她说:‘女儿,放心吧!你的信德救了你!’从那时起,那女人就得救了”(21-22节)。这句话“女儿,放心吧”,表达了天主对这妇人,对每个被丢弃者的无限慈悲。很多次,我们心里觉得自己因所犯的罪而被丢弃,我们犯了很多罪,很多罪……。主耶稣对我们说:“勇敢些,来吧!对我而言,你不是被丢弃者。女儿,放心吧,你是我的子女。”这是恩宠的时刻,是宽恕的时刻,是进入耶稣生命、融入教会生活的时刻。这就是慈悲的时刻。我们是罪人,无论罪大罪小都是罪人。今天,主耶稣对我们每个人说:“勇敢些,来吧!你不再是被丢弃者。我宽恕你,拥抱你”。这就是天主的慈悲。我们要勇敢地去寻找祂,求祂赦免我们的罪,然後继续前行。所以勇敢些,就像这位妇人那样。
“得救”一词有很多内在涵义:首先,治好了妇人的病;其次,使她摆脱社会与宗教歧视;再者,满足她心中的愿望,消除她的恐惧和沮丧;最後,让她回归团体生活,不必偷偷摸摸地做事。最後一点很重要,因为被丢弃的人总是偷偷摸摸地做事,或者偶尔几次,或者终身如此。我们想到当时的癞病人,想到今天的无家可归者,想到罪人,我们这些罪人。我们总是有所隐藏,需要偷偷摸摸地做事,因为我们对自己感到羞愧。耶稣把我们从中释放出来,扶我们起来,对我们说:“起来,站好了!”天主如此造了我们,祂创造了站立的我们,并非低三下四,而是堂堂正正的人。耶稣所恩赐的是全人的得救,祂使这位妇人的生活涌入天主的爱内,同时也恢复她的完整尊严。
总之,拯救那位妇人的不是她偷摸的衣襟,而是在信德内接受的耶稣之言,这言语有能力安慰她,治癒她,恢复她与天主及天主子民的关系。耶稣是幸福的唯一泉源,惠及全人类的救恩从中流出,但信德是获享这幸福的必要条件。耶稣再次以祂慈悲满溢的态度为教会指明该当如何去与每个人相遇,好让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痊癒,恢复天主子女的尊严。谢谢!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2016年8月31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慈悲赋予人尊严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