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寻找天主的面容》简介:女性默观者应做人类的灯塔和火炬


2016-07-24 05:10:57

(梵蒂冈电台讯)圣座7月22日公布了教宗方济各《寻找天主的面容》(Vultum Dei Quaerere)宗座宪章。这份文件针对度默观生活的女性,提出女隐修院的适当培育、自主的特定准则,以及结成联会。文件对一般的奉献生活提出12个省思题目,并作出14条规定。
奉献生活者应做引领和陪伴人类旅程的“灯塔和火炬”、“有智慧”的交谈者,懂得“识别天主和人类提出的问题”。这是教宗方济各向女性默观者提出的挑战。教宗写道,在一个即使是不自觉地寻找天主的世界上,度奉献生活的人在寻找天主的行程上绝不可止步,教会需要他们将福音带给当代世界。在诸多“诱惑”面前,女性默观者更应顽强地克胜“导致麻木不仁、例行公事、失缺热忱及停滞不前的诱惑”。
教宗针对一般奉献生活提出了12个省思题目。首先是接受培育,这段永无止境的行程“要求我们不断皈依天主”。培育的适当时间应从9年到12年。教宗要求隐修院“留意分辨圣召和灵修精神,切莫受到人数和功效的诱惑”。其次是祈祷,它是“奉献生活的精髓”。祈祷不该只贯注於自己的隐修生活,而应“开阔心胸,拥抱整个人类”,特别是受苦的人。这样一来,隐修团体将能成为以“十字架的美善”为食粮的“真正祈祷学校”。
第3论天主圣言。藉着圣言诵祷,我们“从圣经章节回到现实生活”。因此,应让圣言引领女性默观者“个人和团体”的一天生活,帮助她们“分辨哪些事来自天主,哪些事却能使她们远离天主”。圣言诵祷也应使人有所行动,藉着爱德为他人作出奉献。
第4论感恩圣事和修好圣事。教宗建议女性默观者,要藉着朝拜圣体来延续感恩圣事,把忏悔圣事作为“瞻仰天父慈悲面容的最佳时机”。事实上,人若体验到天主的宽恕,便能成为今日世界“尤其需要”的“修和、宽恕及和平的工具”。
第5论修会团体的友爱生活。教宗指出,修会团体的友爱生活是“将自己奉献於天主的反映”和“最早的福传形式”。一个团体的诞生与建设是靠着众人秉持共融和彼此分享的精神作出的贡献,今日呈现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非常需要这样的见证。尽管奉献生活者在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上有别,但“一起生活不仅可能,而且美好”。差异并不阻碍团体生活,反而使之更加富饶,因为“团结与共融并非意味着处处相同”。
第6论隐修院的自主。教宗指出,自主虽然有利於一个团体的稳固、合一及默观生活,但自主并不意味着独立存在或孤立生活。女性默观者应警惕自己,不要存有“以自我为准则的意识”。
第7与第6个题目密切相关,论结成联会。教宗指出,联会的重要性在於“共享同一神恩的隐修院能组成彼此共融的结构”,这有助於提升隐修院的默观生活,帮助隐修院的培育工作和具体需要。因此,联会应受到鼓励和推广。
第8论隐修生活。教宗指出,隐修生活是“基督的新娘教会与她的主结合的独特标记”。
第9论工作。教宗强调了女性默观者工作的重要性,她们必须“本着奉献和忠诚的态度来工作,抵拒当代文化的功利主义和忙碌思维”。她们应把工作视为“服事人类和关怀穷人的服务”。第10论静默。教宗指出,静默应是“清空自己,给圣言腾出空间”。静默“富有爱德”,得以“聆听和默想天主的声音与人类的呐喊”。
第11论传播工具。教宗意识到,今日变化多端的社会和“数码文化”在人接受培育和与世界建立的关系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传播工具在培育和交流上极爲有用。不过,教宗提醒女性默观者应“审慎明辨”,谨防这些工具成为“消磨时间和逃避团体生活”的机会,从而危害圣召或阻碍默观生活。
第12,也是最後一个题目论苦修生活。教宗强调,在一个全球化和失去根基的世界中,苦修为受到许多分裂痛苦的人类是“具説服力的忠贞标记”;隐修院的修女度苦修生活不是“因害怕”而逃避世界,而是“继续留在世界上,但不属於世界”。她们的先知性使命是“在上主面前持续不断地为人类代祷”,聆听“丢弃文化受害者的呼声”。
最後,宗座宪章列出14条规则,其中几条尤其重要。第3条规定,隐修院的修女可以在自己会院以外的地方上培育课程,以及隐修院“绝对不要仅为保持隐修院的生存,而从别的国家招收默观生活候选人”。第8条列出隐修团体在法律上自主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应具有培育和治理的能力,可以加入地方教会团体,以及具备生存条件。倘若一个隐修院不符合这些要求,圣座修会部 “将考虑设立专门委员会”,以便“重整这个隐修院的生活或将之关闭”。
第9条强调,开始时所有隐修院都应结成联会。联会可以按地理或相同精神和传统的准则来划分。倘若一个隐修院不能加入联会,就应请求圣座许可。圣座有权对这种情况作出“适当的分辨”。第14条指出,圣座修会部将依照各隐修大家庭的神恩,颁布具体实施方法并呈交圣座批准。宗座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寻找天主的面容》简介:女性默观者应做人类的灯塔和火炬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