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2016年2月24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慈悲与权力


2016-02-26 04:53:29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2月24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公开接见活动。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圣经》中的禧年,他以纳波特葡萄园事件为主线,结合耶稣的教导与现实生活中滥用权力的情况,阐明慈悲与权力的关系。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们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圣经》中的禧年。其中有些章节谈到权力、国王、居於“高位”的人,也谈到他们的傲慢和溢用权力。财富和权力如果本着公正和爱德的原则用於服务穷人和大众,就可成为促进公益的积极因素。但是,它们若在自私和专横下被当作特权来使用,就会成为腐败和死亡的工具。这事发生在《列王纪上》第二十一章记载的纳波特葡萄园事件中,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事件。
经文写道,以色列王阿哈布打算购买一个名叫纳波特的人的葡萄园,因为这座葡萄园就在王宫旁边。国王的提议似乎合情合理,甚至十分慷慨,但在以色列时代,土地拥有权几乎被视为“不可剥夺”的权力。《肋未纪》确实写道:“土地不可出卖而无收回权,因为地是我的,你们为我只是旅客或住客”(廿五23)。土地是神圣的,因为它是上主的一项恩典,理当得到保护与保存,它象徵了代代相传的天主祝福和人人得享尊严的保障。因此,我们可以理解纳波特对国王的否定回答:“上主决不许我将我祖先的产业让给你”(列上廿一3)。
国王阿哈布面对这一拒绝感到苦恼与愤怒。他觉得被冒犯,他可是国王,是当权者。他觉得自己的至高权威被蔑视,自己的占有欲得不到满足。看到国王如此沮丧,国王妻子依则贝耳,这个曾经提倡偶像崇拜、杀害上主先知(参阅:列上十八4)的外邦人王后,打算采取行动。她不是坏人,而是恶人!她对国王说的话意味深长。你们听听这妇人之言背後的恶意:“你就是这样统治以色列的吗?只管起来吃饭,心情愉快,我必将依次勒耳人纳波特的葡萄园交给你”(7节)。她把重点放在国王的威望和权力上,在她看来,王权因纳波特的拒绝而被质疑。她认为王权是绝对的,因此当权者国王的一切愿望都是命令。伟大的圣盎博罗削(Sant'Ambrogio)关於这个事件写了一本小书,名为《纳波特》。在四旬期间读这本书对我们大有助益。写得很好、很具体。
耶稣关於这些事教导我们:“你们知道外邦人有首长主宰他们,有大臣管辖他们。在你们中间却不可这样,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仆”(玛廿25-27)。权力如果失掉服务的层面,就会变为傲慢,成为统治与压迫。这正是纳波特葡萄园事件中发生的事。依则贝耳王后肆无忌惮,竟然打算除掉纳波特,开始实施她的计划。这需要以欺骗的方式合法杀人,於是她以国王的名义下书城中长老和官绅,命令他们找几个假证人公开控告纳波特辱骂天主和君王,这可是一条死罪。如此,纳波特死後,国王就可占有他的葡萄园。这不是一个过去的故事,也是一个仍在今天发生的故事,有权势者为了拥有更多金钱而剥削穷人、压榨百姓的故事。这是贩卖人口、奴役劳工、贫苦人打黑工或拿最少工资而当权者敛财的故事。这是腐败政客贪得无厌的故事!因此,我说阅读圣盎博罗削关於纳波特的书对我们大有益处,因为那是一本极具现实意义的书。
这就是不尊重生命、不讲求正义与慈悲来行使权力的後果。这就是渴求权力的後果,这种渴求成了想要占有一切的贪婪。《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有一段特别谈到这一点;其中写道,上主提出警告,谴责地主富豪想要占有更多房屋与田地的贪婪。依撒意亚先知说:“祸哉,你们这些使房屋毗连房屋,田地接连田地,而只让你们自己单独住在那地域内的人!”(依五8)
依撒意亚先知不是共产主义者!然而,天主远胜过罪恶,以及人类的肮脏游戏。祂怀着慈悲之心派遣厄里亚先知去帮助阿哈布悔改。现在我们翻开下一页,看看故事怎样发展?天主目睹了阿哈布面的罪行,也敲响了他的心门,国王面对他的罪恶,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於是谦卑地请求宽恕。今天的当权剥削者如果也能这样做,该有多好啊!上主定会接纳他的悔改。可是一个无辜者已被杀死,这一罪行必然会带来後果。事实上,恶行必会留下它的痛苦痕迹,人类历史必会因此而遭受创伤。
慈悲在这个例子中也为我们指出了当行的阳关大道。慈悲可以医治创伤,可以改变历史。敞开心灵接纳慈悲吧!天主的慈悲远胜过人的罪恶,更为强大,阿哈布就是例子!我们只有牢记降生成人的无辜天主圣子如何以祂的宽恕消灭罪恶,才能认识慈悲的力量。基督是真正的君王,但祂的权力与众不同。祂的御座是十字架。祂不是一个杀人的君王,而是给人带来生命的君王。祂亲近所有的人、尤其是最弱小者,以此战胜罪恶导致的孤独和死亡的命运。耶稣基督以祂的关怀与温柔把罪人带入恩宠与宽恕的空间。这就是天主的慈悲。谢谢!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2016年2月24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慈悲与权力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