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方济各2015年8月26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家庭——祈祷


2015-08-28 03:36:15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8月26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这次正好是他就职以来的第100次。在要理讲授中,教宗谈论了生活节拍三大要素中的第三大要素——祈祷。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们已经省思了家庭如何度过节假日和工作时间,现在我们来谈谈“祈祷的时间”。基督徒经常抱怨自己缺少时间:“我应该花更多时间祈祷;我愿意祈祷,可总是没有时间”。这样的遗憾我们总能听到。当然,这种遗憾是真诚的,因为人心总在寻求祈祷的机会,即使自己并未觉察到;若寻求无果,心则不宁。然而,为使心灵和祈祷相遇,我们应该在心中培养对天主的“炙”爱,一往情深的爱。
我们可以作个简单的反省。我们的确全心信赖天主,真的希望天主帮助我们解决难题,确实感到有义务感谢天主。这一切都理所应当。可是,我们对上主是否怀有一点爱?天主对我们的思念是否感动我们,令我们惊讶,使我们变得温顺?
我们想想归纳十诫的最大诫命:“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申六5;参:玛廿二37)。这条诫命使用了爱意浓浓的表达方式,并将这爱倾注在天主身上。因此,祈祷的精神即在於此。我们若能领悟这种精神,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时间祈祷。我们能否想象天主有如使我们保有生命的抚摸,在这个抚摸之前一无所有呢?我们是否想过,任何事物,甚至死亡都无法使我们与这抚摸分离?还是我们认为天主只是伟大的,是创造万物的全能者,掌控一切行为的审判者呢?当然,这一切都对。不过,只有当天主是我们的爱中之爱时,以上所言才有圆满的意义。到那时,我们会感到幸福,或许还会有些困惑,因为祂思念我们,更爱我们!这难道不令人惊叹吗?天主以父亲的爱抚摸我们,这难道不感人吗?这多麽美妙!祂能够很容易让我们认出祂是至高者,祂赐予我们祂的诫命,等待我们的回应。天主非但这麽做了,祂还在不停地这样做。祂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陪伴我们、保护我们、爱我们。
我们如果心中没有燃起对天主的爱火,我们的祈祷热忱就无法持久。我们也会“如同外邦人那样”喋喋不休,一如耶稣所说的;或者“如同假善人一样”立在街头祈祷(参:玛六5,7)。一颗爱天主的心能使一个无言的意念,例如在圣像前的呼求,或向圣堂示意的亲吻成为祈祷。看到妈妈教小孩向耶稣和圣母示意亲吻,真好。在这举止中含有多大的温柔啊!此时,儿童的心已化为祈祷的场所。这是圣神的恩典。我们切莫忘记为我们每个人祈求这恩典!因为天主的圣神以其特殊的方式在我们的心中呐喊:“阿爸”-“父啊”,并教导我们像耶稣那样呼唤“父啊”,这是一种我们永远无法靠自己寻得的方式(参:迦四6)。祈求圣神的这项恩典是我们在家中学会的。若我们学会以叫“爸爸”、“妈妈”的那种自发性去学习称呼天主的话,我们便永远学到这称呼。若能这样,家庭生活将永远处在天主爱的怀抱中,自动自发地找到时间祈祷。
我们非常清楚,家庭生活复杂而紧张、繁忙而劳累。时间总是很少,永远不够用,有太多事要做。有家庭的人很快学会去解连伟大的数学家们都不会解的方程式:在24小时内做48小时的事!不是吗?有些妈妈和爸爸能为此赢得诺贝尔奖。在24小时内做48小时的事!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的,但他们采取行动,做到了!家庭有多少工作啊!
当一个人怀有祈祷的精神时,他就将时间交给天主,走出总是没有时间的生活烦恼,在必要的事上找到平安,发现意想不到的恩典的喜悦。玛利亚和玛尔大姐妹俩在这方面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已经聆听了福音中关於她们的事迹;她们都从天主那里学会家庭生活节奏的和谐,即节假日的美好、工作的安详、祈祷的精神(路十38-42)。她们爱耶稣,耶稣的到访对她们而言如同是过节。终有一天玛尔大也会明白,待客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并非全部;像玛利亚那样聆听上主才是真正紧要的事,才是“最美好”的时光。祈祷出自聆听耶稣,诵读福音。你们不要忘记每天阅读一小段福音。祈祷出自与天主圣言的密切关系。我们在家中有这密切关系吗?我们在家中有福音书吗?我们全家人是否有时也一起诵读福音呢?我们在诵念玫瑰经时是否默想福音?在家中诵读及默想的福音有如一块好面包,滋养众人的心。早晨和晚上及我们围坐在桌子前时,我们要学会一起简单地祈祷。这时,耶稣就来到我们当中,如同祂前去玛尔大、玛利亚和拉匝禄家中那样。
有一件事我非常在意,我看到在城市里有很多儿童还没学会划十字圣号!你们这些妈妈、爸爸应该教导子女祈祷,教他们划十字圣号,这是为人父母的一项光荣任务!
无论家庭处於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在家庭祈祷中为彼此代祷,好使我们的每位家庭成员都得到天主爱的护佑。

本文标题:教宗方济各2015年8月26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家庭——祈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