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罗马:教宗方济各2015年2月18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家庭——手足之情


2015-02-19 08:24:44

    教宗方济各2月18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教宗的系列要理讲授继续以家庭为题,当天谈到弟兄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在关於家庭的要理讲授之旅中,我们谈了母亲、父亲和子女的角色,今天我们来谈谈弟兄姐妹。“弟兄”和“姐妹”是基督宗教非常喜爱的词汇。藉着家庭的经验,各种文化和每个时代都领悟了这两个词的意义。

    在天主子民的历史中弟兄情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在生活的人类经验中受到啓发。圣咏作者歌颂弟兄情谊的美好说:“看,弟兄们同居共处,多麽快乐,多麽幸福!”(咏一三三1)。这是真的,弟兄情谊是美好的!耶稣基督也使这种弟兄姐妹的人类经验达到圆满,赋予它天主圣三之爱的意义,加强它,使它不仅超越血缘的关系,更能跨越一切陌生的隔阂。

    我们知道,当弟兄情谊破裂时,当弟兄之间的关系断裂时,便会开啓冲突、背叛和憎恨的痛苦经历。圣经中加因和亚伯尔的事迹就是此後果的一个例子。亚伯尔被杀後,天主问加音:“你的弟弟亚伯尔在哪里?”(创四9a)。上主在每个世代都会重复问这个问题。不幸的是,在每个世代,加音那悲剧性的回答也不停地重复:“我不知道,难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吗?”(创四9b)。

    弟兄之间的关系破裂对人类而言是一件丑陋和败坏的事。在家庭中也是这样,多少弟兄爲了些小事或爲了遗产而吵架,彼此不再説话,不再打招呼。这很不好!弟兄情谊是件奇妙的事,我们想想:每位弟兄姐妹都在同一个母亲的腹中度过九个月,都出自母亲的身体!弟兄情谊绝不能被破坏。我们想想:我们都见过弟兄分离争吵的家庭;让我们为这些家庭祈求上主,或许在我们的家庭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求主帮助这些家庭弟兄和好,重归和睦。弟兄关系不应该破裂,当它破裂时,将会发生加音和亚伯尔的事。当天主问加音你的弟弟在哪里时,他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不在乎我的弟弟”。这太糟糕了,听到这样的话令人感到非常、非常悲痛。让我们在祈祷中常常把分裂的弟兄作为祈祷的意向。

    弟兄情谊由家庭中的子女组成,如果家庭处在一个向他人开放的教育氛围中,它将是一个自由与安宁的伟大学校。在家庭中,弟兄姐妹之间相互学习人类的共同生活,学习应该如何在社会中共同生活。或许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正是家庭把友爱引入世界!从这最初的友爱经验开始,在家庭的爱与教育的滋养下,友爱精神如同是一个许诺,照亮整个社会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天主藉着耶稣基督对弟兄关系的祝福,以一种难以想像的方式将这种关系扩大,使其能超越国家、语言、文化、甚至宗教的一切差异。

    你们设想一下,如果人们能彼此这样说:“他就是我的一位弟兄,她就是我的一位姊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怎样,即使彼此之间非常不同。这太美好了!此外,历史足以证明,若缺乏友爱,自由与平等将充满自私自利、随波逐流,以及个人利益。

    当我们看到最弱小、生病或有残疾的弟弟或妹妹沉浸在关心、耐心和爱中时,家庭中的友爱将散发无比辉煌的光芒。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弟兄姐妹在这样做,或许我们并未对他们的慷慨给予足够的赞赏。当一个家庭中弟兄姐妹众多时,今天我就问候了一个有九个子女的家庭,长兄或长姐帮助爸爸和妈妈照顾弟弟和妹妹。弟兄互助真是一项美好的事。

    拥有一位爱你的弟兄或姐妹,是一种深刻、无价和无可替代的经验。基督徒之间的友爱也是如此。最小的、最弱的、最穷的应该能触动我们:他们有“权利”抓住我们的心灵。的确,他们是我们的弟兄,我们应该爱他们,款待他们。当这事发生时,当穷人感到好似回到家里时,我们的基督徒友爱也会恢复生机。事实上,基督徒去会晤穷苦弱小者,并不是为了遵从一种思想纲领,而是因为主耶稣的言行告诉我们:大家都是弟兄姐妹。这是天主之爱和一切人类正义的宗旨。我给你们一个建议:在结束要理讲授之前,我还有几句话就讲完了,我们每个人默默地思念我们的弟兄,我们的姐妹,心中默默地为他们祈祷。静默片刻。

    好,怀着这些思绪、这份心情对所有弟兄姐妹的祈祷,我们把他们都带到这广场上接受降福。

    今天比以往更需要把友爱置於我们专家政治和官僚的社会的中心位置:如此自由与平等才能校准自己的音调。因此,我们不要对家庭掉以轻心,不可因为屈服或害怕而让我们和我们的家庭失去美好而丰富的身为子女的友爱经验。我们不要对那广阔的视野失去信心,即信德能从这种受天主祝福所啓发的友爱中获得力量。

本文标题:罗马:教宗方济各2015年2月18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家庭——手足之情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