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平教授 在第四届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的致辞
2014-11-19 11:46:39 作者:卓新平教授(中国社科院世宗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基督宗教界的朋友,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的一个重要会议。在此,我代表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也向各位学者参加研讨表示感谢。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30多年来,中国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在宗教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种研究是开放性的,跟国际、跟港澳台有着广泛的合作。我们研讨会的特点就是政界、学界、教界三个不同的方面,共聚一处研讨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当然,从政界的角度来讲,主要会从政治、社会的层面来关注宗教的意义、作用、宗教对社会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从教界来讲,尤其是基督宗教,在中国社会中如何存在、如何发展、如何形成其影响,也是从其信仰的角度、从其社会实践的角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从政界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我们的社会相适宜,教界则强调宗教要在社会上做光做盐,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应该说这二者是有一些能够产生共鸣之处,当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沟通的问题。所以,学术研讨是一种对话。从学界来讲,一是观察宗教在这个社会中的发展和变迁,二是作为一个参与者来思考如何使宗教和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对之有一些积极的建言、一些冷静的分析和客观的展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政界、学界、教界乃以其共同的关切来聚在一起展开讨论。
我们这次研讨的主题是“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因此有必要探讨什么样的宗教研究及其成果是我们需要争取的,这种研究能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宗教教育在今天我们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大陆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能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当然,这一个广泛的研讨中应该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们也应彼此尊重。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研讨会上,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沟通对话。在沟通对话上可以争取两个目标,一个是求同存异,当然这也是比较难达到了,有时候达到了同,大家会非常兴奋,但有时候会发现找同也不太容易,为此我们还有底线的原则,即第二个目标:和而不同。虽然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和谐的对话,为未来争取达到共识提供一种可能,提供一种愿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研讨会可以非常积极地推动我们今后实现共同的愿景。
今天,中国社会在整个世界的发展变迁中有很多的机遇,同样也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们要准备好,这种准备包括我们社会存在共同体的构建。而要把这个社会存在共同体构建好,则需要我们精神文化的共同体,这个精神文化共同体的理念应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优良传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一种启迪。所以,在当前全球化的发展氛围中,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下,我们精神文化共同体的可能构建即一种多元共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样一个精神文化共同体对我们社会存在共同体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我们社会发展一种潜在的推动力。
我非常感谢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杨校长的带领下跟香港的朋友展开了各种层次的交流,这些研讨会有些我参加了,有些我听说了,有些我学习了,应该说从各个层面都受益匪浅。今天,杨校长在发言中把这个发展做了一个简短的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在策划与宗教对话,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河北是研究宗教的大省,尤其是研究基督宗教的大省,从这些研究来说,我们河北的同志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些年我拜读了很多河北专家学者的成就,尤其前段时间我学习了《河北宗教志》,这套书对中国宗教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今天研讨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和宗教教育,在河北举行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举措,这也说明了我们的主办方及承办方的睿智,这对我们及河北的与会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双向互动。
我非常感谢河北的领导和学者积极参与这样的对话,对我们的研讨会给予这样大的支持。我们有这么多的朋友参加,是和我们河北的领导及学者的积极互动分不开的。这次研讨会是诸多方面的共同推动努力而成。我们能够共聚一堂,进行对话交流,本身就是共构和谐社会的表现,在此,我预祝我们的研讨会圆满成功、硕果累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