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教宗方济各接受《公教文明》期刊访谈全文
2013-10-19 09:09:50 来源:梵蒂冈电台
在一切事上寻求和找到天主
教宗方济各关于今日挑战的讲话有独到之处。多年前他写过,看现实生活需要用信德眼光,否则所看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现实。这个思想也是«信德之光»通谕的主题之一。我记起教宗方济各在里约热内卢世界青年节期间讲的几段话:“天主若在今天显示出来,祂就是真实的。”“天主处处都在。”这两句话附和依纳爵的格言:“在一切事上寻求和找到天主”。因此我问教宗:“圣父,如何才能在一切事上寻求和寻找到天主呢?”
“我在里约说的话有时间价值。的确,有一种在过去或未来的可能性中寻找天主的诱惑。天主当然临在于过去,因为祂在祂所留下的印记中。天主作为许诺也在未来中存在。可是,我们说‘具体的’天主就在今天。为此,怨言绝不会帮助我们找到天主。今日有关‘野蛮’世界何去何从的怨言有时导致在教会内部产生对完全保守和防御的渴望。不!与天主相遇就在今天。”
“天主藉着时间在历史启示的环境中显示自己。时间开启进程,空间使进程具体化。天主在时间中,在进行的过程中。相对行进的漫长时间,不必优待权力空间。我们必须启动进程,甚于占据空间。天主在时间中显示自己,临在于历史的进程。这使产生新动态的行动享有优先地位。需要耐心和等待。”
“在一切事上与天主相遇并不是凭经验找到的。其实,每当我们渴望遇见天主,就立刻想凭经验法去认出天主。如此是遇不到天主的。在厄里亚所说的轻风中人可以与天主相遇。认出天主的知觉就是圣依纳爵所称的‘灵性敏觉’。依纳爵要求人敞开灵性敏觉,超越纯经验途径与天主相遇。默观态度是必要的:它让人对事物和境遇的感觉走上谅解和爱的好旅程。走上这段好旅程的标记是内心平安、感到神慰和天主的爱,在天主内看待一切事物。”
十足把握和错误
我对教宗说:“假如在一切事上与天主相遇不是‘凭经验找到的’,假如它是阅读历史的一段旅程,那么也会犯错误……”
“的确,在一切事上寻求和找到天主总是留在一个没有把握的地带。该当如此。倘若一个人完全有把握地说他遇见了天主并且笃定无疑,那么就不对头了。在我看来,这点至关重要。要是一个人对一切问题都有答案,这就证实天主不与他同在。可见他是一个假先知,利用宗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天主子民的伟大领路人,例如梅瑟,始终给疑问留空间。我们必须给上主留空间,而非自己的十足把握;需要谦虚。在每一次真正的分辨中都有不确定性,这种分辨才向神慰开放。”
“因此,过于强调意志,以人性把握傲慢地说:‘天主在这里’,这是在一切事上寻找天主的危险所在,我们只能找到适合自己尺度的天主。正确的态度是奥斯定的那种态度:‘寻求天主为找到祂,找到天主为永远寻求祂。’从圣经中我们看到人常在摸索中寻找,这是信德的伟大圣祖们的经历,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需要重读«希伯来书»第11章,亚巴郎因着信德出走,他启程时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我们信德的众先祖在临终时看到预许的美善福地,却是从远处看到……。我们的一生并没有如同歌剧唱词那样的东西,上面写明一切;而是前往、行走、做事、寻找、看见……。我们必须进入寻求相遇的历险,让天主寻找我们并与我们相遇。”
“因为天主第一,天主始终第一,天主最先。安东尼奥,天主有点像你们西西里扁桃树上的花,总是最先盛开。我们在先知们身上可以看到这一事实。他们在行走的途中遇见天主。到此,有人会说这是相对主义。是相对主义吗?如果把它误解成模糊不清的泛神论,那么它是相对主义。但是,如果从圣经的意义上理解,天主常令人惊讶,你从来不知道在哪里及如何找到祂,不是你能定出与祂相遇的时间和地点,那么它就不是相对主义。因此,必须对相遇进行分辨。分辨极其重要。”
“若基督信徒是复古的人和守法主义者,想把一切都弄得清楚妥当,那么他就什么也找不到。过去的传统和记忆必须帮助我们有勇气向天主开放新空间。今天谁若总是寻求纪律答案,试图以夸张的方式寻求教义上的‘安全’,固执地想挽回失去的过去,他就有墨守成规和退化的观念。这样一来,信仰就成为许多思想意识中的一个。我有一个信理上的坚定信念:天主临在于每个人的生活,天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即使一个人活得很糟糕,被诸多恶习、毒品或其它任何事物摧毁,天主仍临在于他的生命中。你能够且必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寻找天主。即使一个人的生活布满荆棘和杂草,却总有一块使好种子生长的土壤。你必须信靠天主。”
我们必须乐观吗?
教宗的这番话令我记起他过去的一些反省。他还是贝尔格里奥枢机时曾写道,天主已经在都市中生活,祂与众人打成一片并与每个人结合。依我看,这是诠释圣依纳爵在神操中谈天主在我们世界 “工作及施展作为”的另一个方式。因此我问教宗:“我们必须乐观吗?哪些是今日世界希望的标记?在陷入危机的世界中如何才能保持乐观?”
“我不喜欢用‘乐观’这个词,因为它说的是一种心理态度。我喜欢按照方才提及«希伯来书»第11章的内容,使用‘望德’这个词。圣祖们越过艰难险阻继续行走。我们在«罗马书»中也读到,望德不叫人失望。你再想想普契尼的«杜兰朵»的第一个谜语吧。”
教宗这样建议我。当时我记起剧中公主那个谜语的答案是希望:“有一个幻影在黑夜中飘荡,展开翅膀上下飞翔,穿过层层黑暗,越过重重人群;全世界都在呼唤它,恳求它。但这幻影在拂晓时悄悄退去,为在心中再次生起。每个晚上新生,每个白天死去!”这几句诗词揭示了对希望的渴望,这个希望在诗词中却是在拂晓时消逝的幻影。
教宗方济各继续说:“看,基督信徒的希望不是幻影,它不会落空。它是超性的德行,是天主赐予的礼物,我们不能将之简化成只属人性的乐观主义。天主不诈骗希望,祂不能否认自己。天主是全部许诺。”
教宗方济各关于今日挑战的讲话有独到之处。多年前他写过,看现实生活需要用信德眼光,否则所看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现实。这个思想也是«信德之光»通谕的主题之一。我记起教宗方济各在里约热内卢世界青年节期间讲的几段话:“天主若在今天显示出来,祂就是真实的。”“天主处处都在。”这两句话附和依纳爵的格言:“在一切事上寻求和找到天主”。因此我问教宗:“圣父,如何才能在一切事上寻求和寻找到天主呢?”
“我在里约说的话有时间价值。的确,有一种在过去或未来的可能性中寻找天主的诱惑。天主当然临在于过去,因为祂在祂所留下的印记中。天主作为许诺也在未来中存在。可是,我们说‘具体的’天主就在今天。为此,怨言绝不会帮助我们找到天主。今日有关‘野蛮’世界何去何从的怨言有时导致在教会内部产生对完全保守和防御的渴望。不!与天主相遇就在今天。”
“天主藉着时间在历史启示的环境中显示自己。时间开启进程,空间使进程具体化。天主在时间中,在进行的过程中。相对行进的漫长时间,不必优待权力空间。我们必须启动进程,甚于占据空间。天主在时间中显示自己,临在于历史的进程。这使产生新动态的行动享有优先地位。需要耐心和等待。”
“在一切事上与天主相遇并不是凭经验找到的。其实,每当我们渴望遇见天主,就立刻想凭经验法去认出天主。如此是遇不到天主的。在厄里亚所说的轻风中人可以与天主相遇。认出天主的知觉就是圣依纳爵所称的‘灵性敏觉’。依纳爵要求人敞开灵性敏觉,超越纯经验途径与天主相遇。默观态度是必要的:它让人对事物和境遇的感觉走上谅解和爱的好旅程。走上这段好旅程的标记是内心平安、感到神慰和天主的爱,在天主内看待一切事物。”
十足把握和错误
我对教宗说:“假如在一切事上与天主相遇不是‘凭经验找到的’,假如它是阅读历史的一段旅程,那么也会犯错误……”
“的确,在一切事上寻求和找到天主总是留在一个没有把握的地带。该当如此。倘若一个人完全有把握地说他遇见了天主并且笃定无疑,那么就不对头了。在我看来,这点至关重要。要是一个人对一切问题都有答案,这就证实天主不与他同在。可见他是一个假先知,利用宗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天主子民的伟大领路人,例如梅瑟,始终给疑问留空间。我们必须给上主留空间,而非自己的十足把握;需要谦虚。在每一次真正的分辨中都有不确定性,这种分辨才向神慰开放。”
“因此,过于强调意志,以人性把握傲慢地说:‘天主在这里’,这是在一切事上寻找天主的危险所在,我们只能找到适合自己尺度的天主。正确的态度是奥斯定的那种态度:‘寻求天主为找到祂,找到天主为永远寻求祂。’从圣经中我们看到人常在摸索中寻找,这是信德的伟大圣祖们的经历,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需要重读«希伯来书»第11章,亚巴郎因着信德出走,他启程时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我们信德的众先祖在临终时看到预许的美善福地,却是从远处看到……。我们的一生并没有如同歌剧唱词那样的东西,上面写明一切;而是前往、行走、做事、寻找、看见……。我们必须进入寻求相遇的历险,让天主寻找我们并与我们相遇。”
“因为天主第一,天主始终第一,天主最先。安东尼奥,天主有点像你们西西里扁桃树上的花,总是最先盛开。我们在先知们身上可以看到这一事实。他们在行走的途中遇见天主。到此,有人会说这是相对主义。是相对主义吗?如果把它误解成模糊不清的泛神论,那么它是相对主义。但是,如果从圣经的意义上理解,天主常令人惊讶,你从来不知道在哪里及如何找到祂,不是你能定出与祂相遇的时间和地点,那么它就不是相对主义。因此,必须对相遇进行分辨。分辨极其重要。”
“若基督信徒是复古的人和守法主义者,想把一切都弄得清楚妥当,那么他就什么也找不到。过去的传统和记忆必须帮助我们有勇气向天主开放新空间。今天谁若总是寻求纪律答案,试图以夸张的方式寻求教义上的‘安全’,固执地想挽回失去的过去,他就有墨守成规和退化的观念。这样一来,信仰就成为许多思想意识中的一个。我有一个信理上的坚定信念:天主临在于每个人的生活,天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即使一个人活得很糟糕,被诸多恶习、毒品或其它任何事物摧毁,天主仍临在于他的生命中。你能够且必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寻找天主。即使一个人的生活布满荆棘和杂草,却总有一块使好种子生长的土壤。你必须信靠天主。”
我们必须乐观吗?
教宗的这番话令我记起他过去的一些反省。他还是贝尔格里奥枢机时曾写道,天主已经在都市中生活,祂与众人打成一片并与每个人结合。依我看,这是诠释圣依纳爵在神操中谈天主在我们世界 “工作及施展作为”的另一个方式。因此我问教宗:“我们必须乐观吗?哪些是今日世界希望的标记?在陷入危机的世界中如何才能保持乐观?”
“我不喜欢用‘乐观’这个词,因为它说的是一种心理态度。我喜欢按照方才提及«希伯来书»第11章的内容,使用‘望德’这个词。圣祖们越过艰难险阻继续行走。我们在«罗马书»中也读到,望德不叫人失望。你再想想普契尼的«杜兰朵»的第一个谜语吧。”
教宗这样建议我。当时我记起剧中公主那个谜语的答案是希望:“有一个幻影在黑夜中飘荡,展开翅膀上下飞翔,穿过层层黑暗,越过重重人群;全世界都在呼唤它,恳求它。但这幻影在拂晓时悄悄退去,为在心中再次生起。每个晚上新生,每个白天死去!”这几句诗词揭示了对希望的渴望,这个希望在诗词中却是在拂晓时消逝的幻影。
教宗方济各继续说:“看,基督信徒的希望不是幻影,它不会落空。它是超性的德行,是天主赐予的礼物,我们不能将之简化成只属人性的乐观主义。天主不诈骗希望,祂不能否认自己。天主是全部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