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从教外人到保禄“弟子”


2012-09-19 10:52:44 作者:曾敏 来源:《信德报》2012年9月13日,33期(总第504期)

——记福传模范王一芳教友的事迹

    2012年8月17-19日第八届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上,一位身着长裙的中年女教友,不拿讲稿,整个下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她那神奇的皈依,她去罗马朝圣后脱胎换骨的改变,她走遍大江南北到处传福音的圣保禄使徒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与会者。大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久久地谈论着,分享着,似乎都进入了她的境界,似乎都成了她的粉丝。她,就是天津西开堂区的教友——王一芳。


王一芳在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上讲课
 

一、神奇的皈依

    1994年春季,天津刮起了下岗风。一天刚上班,一名工人气势汹汹地走进办公室找经理。王一芳当时是办公室文员,经理早就对她有所交待——“有人来找就说我不在。”于是,她上前按经理吩咐解释:经理不在。巧合的是,她话音刚落,经理却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办公室。这名工人一把抓住经理领口大喊道:“你让我下岗,我和你一块跳楼!你们喝工人的血养肥了自己,毁掉了企业,还把我们逼得不能过……”被拉到窗口的经理害怕了,赶紧承诺让这位工人上岗,这才避免了出大事。
    这件事对刚出大学门进入单位不久的王一芳打击很大。她不由得想起往事。有一次,经理接待领导时,他们六个人一顿饭就花掉一万元,他们以考察学习的名义,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旅游胜地……她的良心一直受着谴责,她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于是开始接触宗教,走进了天津大悲禅院。禅院住持给了她一本《佛学导论》,她一遍又一遍地翻看,于是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七年工夫在大悲福禅院徘徊,大年三十则去烧香。
    2001年,她准备加入佛教。住持让她背诵“大悲咒”,每次背到第十四句就卡壳,直到第三天仍然背不下来。住持说:“心静则诚,女施主心不静。”她沮丧极了,“老头儿、老太太都能背下来,我一个年轻人怎么就背不下来呢?几经周折她认定,绝对是佛不要我。”垂头丧气的她回家路过西开教堂时,看到大门口的通知上写着“今天开学”,她立即进去报了名。第一天的教理讲授就吸引了她,三个月的学习,她一天也没落。2001年4日23日,她与参加慕道班的50多位兄弟姊妹集体领洗,进入了教会大家庭。

二、摸教宗衣服的国人

    怎样做个虔诚的基督徒呢?她想起了圣经上的一句话:“神贫的人是有福的。”(玛5:3)于是收起时装,取下戒指,穿上了专门买来的便宜衣服,并且把头发剪短,刻意把自己弄成“老土”。2005年4日,她利用国外探亲的机会,去罗马朝圣,之后又去亚西西住了一星期,在圣方济各墓前,从不掉眼泪的她,第一次哭成了泪人。在返程火车上,听说亚西西还有一位圣人,立即下车返回,又在圣加辣的故乡住了一星期。
    5日15日圣神降临节,她随朝圣人群到罗马参与本笃十六世的就职典礼。当教宗从伯多禄大殿走过时,大家欢呼“爸爸!爸爸!”她问旁边的人“这是谁?”大家告诉她是本笃十六世。她后悔没有看清教宗面容。典礼结束时,她挤到了前排。教宗在人群中一眼瞥见了亚洲人,非常高兴,径直朝她走来。她伸手摸了教宗的氅衣并拍了照,因为她想起了圣经上血漏妇人摸耶稣衣服的故事,也盼望她头痛病痊愈。结束罗马之行,她又去法国露德朝圣,她的头痛病真的痊愈了。
    在露德,她心热如火,决心学习露德圣地的义工们,常年留在露德为朝圣的人们服务。一位中国神父告诉她,服务教会的地方很多,她应该回去传扬福音。

三、快乐的传道员

    回到天津,神父请她为教友们讲罗马朝圣见闻,她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大家听得十分激动。本堂神父看到效果如此之好,连着举办了三场报告会,场场爆满,以后堂区办慕道班都给她安排课程。经过一段时期的讲课,她的福传意识由苏醒到强烈,见了不认识耶稣的人,恨不得立即就去传福音。
    她以前认识许多佛教朋友,她首先给他们传福音,讲她的罗马朝圣之旅,讲她领洗后认识的飞跃。朋友们听其言,观其行,深受教育,30多人先后领洗。
    从罗马回国后不久,有教友给她介绍了一位患癌症的教外亲戚。她看望过几次后,病人很愿意跟她谈心,也很相信她。有一天病人到教堂去找她,她刚好到郊区办班,下午病人的儿子到她家里,泣不成声地告诉她:“母亲从光明桥跳进了海河。”此事对她震动很大,她捶胸顿足,后悔没立即去看望那个病人,而失掉了一个灵魂。从此,她把救人灵放在一切之首。她的手机上储存着30多个代女和请她帮助的教外人、重病人的电话,以便随时联系。由此,每月电话费300元都不够。教友们也常把她们的教外亲戚、朋友,以及知识分子领到她跟前,多数听了她的讲道后领洗入教。七年来,经她面对面讲道受洗者100多人。
    然而,她更多的时间是在教区的各堂区办班或带领圣经分享,在有限的时空里拯救更多的人。
    她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在学校和单位一帆风顺,养成了在家中争强好胜、个人说了算的霸道作风,不孝敬公婆,不知道爱人。走上福传之路后,她慢慢地变了,“我自己做不好,如何去福传啊!”从此,她回家后笑容满面,争着干家务,婆媳关系改善了,也成了孩子的朋友,家人看到她脱胎换骨的变化,对教会心悦诚服,都支持她干教会的工作。
    2007年后她的名声不胫而走,外地神父常请她去办班。她的足迹遍及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广东、四川、内蒙、上海、抚顺等地,仅河北省就去过20多次。
    一次,她去南京和镇江交界的某农村堂口办班,傍晚,会长派人骑自行车去接她。刚下过雨,道路泥泞,自行车摔倒在鱼塘里,一身泥水的她成了“兵马俑”,为了不误时间起来继续前行,到达后,她脱下外套,把泥搓了搓,就走上了讲台。
    王一芳这个从小在市区长大的城市闺秀,特别不习惯的是农村的厕所,然而想到富家出身的圣方济各和圣加辣为爱主而上街行乞,她咬牙硬挺了过来。她的姊妹们说:“娇气的王一芳现在是既能住宾馆,也能睡鸡窝。”
    2010年快过春节的一天,天津郊区芦台祈祷所请她带领圣经分享。傍晚,她因提前一站下公交车没看到接她的人,电话也打不通,问过路行人,才知早下了一站。她向前走了一里路,两层羽绒服被汗水浸透,天黑、风大,又下起了雪,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她害怕了,动摇了,真想打道回府。但一想到聚会的大多是新教友,等着聆听福音道理时,她又冷静下来,用唱圣歌为自己壮胆:“主,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唱着唱着,不觉之间就走完了余下的三、四里路。她来到聚会点屋外,听到教友们正在里面七嘴八舌地议论:“人家是城里人,这风大雪大的天气,怕是不能来了……”她推门进去,大家看见进来了一个“雪人”,很多人都感动得哭了。
    她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人,投身福传后充满喜乐,也常以喜乐的心态和语言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她深谙“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格前9:22)的圣经教导,主张用适应环境、适应时代的新方法去拯救人灵。鉴于无信仰者醉生梦死的生活,她编了《人生旅程》顺口溜予以警醒:0岁闪亮登场,10岁背包进学堂,20岁青春荡漾,30岁基本定向,40岁拼命打闯,50岁身体发胖,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摇摇晃晃,90岁床上一躺,100岁挂在墙上。
    她在慕道班上用这顺口溜警示学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慕道班上,她有时引吭高歌,有时翩翩起舞,使信仰理念融入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大家特别爱听她讲课,几乎场场爆满。
    在她的倡导下,从2010年起,河北饶阳县的教友们搞起了以教会文艺为内容的街头消夏晚会,规模盛大,每次有100多教外同胞参加,其中许多人领了洗。受她的启发,河北安国市的修女们,组织了街头文艺福传,成效喜人。她的“福传本地化”作法被大家所接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她熟悉女性心理和个性特点,在学习班上分析起婆媳矛盾、夫妻纷争的原因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令人叹服。近到天津,远至全国各地争相请她在妇女班上讲课,办婚前学习班,都收获了满意的效果。
    一次,她和一个单亲少年沟通,给他讲母亲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做出了多大牺牲。不料,这个孩子不但不受感动,反而说出了两个字“活该”,她大为惊讶。耐心聆听,她才知道这个母亲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和孩子的喜好,按大人的想法去加给孩子不能负荷的重担,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从此,她在办少年班之前,先办家长学习班。现在她已成为一名颇受欢迎的夏令营教师。她也关心老年教友,让她们成立祈祷小组,为司铎祈祷,并买来珠子、铁丝等材料让老人们编念珠,以支援福传。
    七年来,她在天津和全国各地办学习班,带夏令营,带圣经分享数百场,还多次登上讲坛给修女、神父们讲课,她是继郭彩霞之后又一位教友福传的佼佼者,数不清的神父、修女和教友受感动并在她滚烫的语言激励下,投身到如火如荼的福传洪流中。

四、身教重于言教

    刚刚步入知天命之年的王一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是一位修养有素的知识分子,知道她做的是正义的事,不但不反对她,还特别叮嘱她“不要人家路费,不收任何报酬”。七年来,她只收过一次广州返程飞机票钱,还是人家偷偷放进她背包中,回家后才发现的。
    刚开始的时候,每当她外出时,小区的邻居们都会窃窃私议:“看!又抛下丈夫走了,一定是外面有了人……”聪明的她察觉后,让丈夫看天主十诫,面对丈夫的叮嘱和不大信任的目光,坦然地说:“放心!天主十诫是基督徒做人的根本,我一定不会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情!”丈夫对邻居们说:“天主教有十诫,违反了要下地狱的,她出门我一百个放心!”随着她声誉鹊起,她丈夫为有这样的妻子而骄傲,尽管他还没有领洗。
    王一芳为福传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然而仍有一些人怀疑、反对、冷眼旁观,更有私下探密。当他们发现,她是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拿着家里的钱,四处奔波传福音时,他们被深深感动了,更是被她的奉献精神征服了。 

本文标题:从教外人到保禄“弟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